文化艺术“赋能” 购物中心受益

信息时报 2018-11-22 01:16

以“博物馆零售”为核心特色的广州k11在上周正式开业,试营业期间客流量突破千万。 □信息时报记者 陈雅菲

时光如梭,信息时报“中国力量总评榜”至今已走过十年,信息时报也一直以华南主流媒体的身份关注着广州商业的发展。在这十年里,广州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且富有创造力的商业项目,它们不再是单纯的购物载体,仅仅依靠引入一线品牌吸引消费者眼光,而是频频化身为艺术体验馆。

日前,广州k11正式开业,这个以“博物馆零售”为特色的购物中心试业半年客流量就已突破千万。除此之外,今年以来,太古汇、国金天地ifc、保利时光里(上月底从保利中环广场升级而来)等也纷纷探索将成熟的艺术与购物相结合的商业运营模式,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

k11亮相广州半年客流量破千万

11月14日,广州K11在K11品牌十周年之际正式开幕。据了解,以“博物馆零售”为核心特色的广州k11于今年3月31日开始试运营,截至10月底,客流量已突破千万。

在广州K11正式开业当天,艺术展“放纵的超体”也拉开序幕,聚焦新技术环境下的个体感知和世界观照,以三部曲的形式,多元化地联动机械、音乐、影像、剧场、LED互动、AR、VR等元素,令观众置身巨型艺术“超体”。记者了解到,在开业期间,广州k11还将推出“未来·城市生活”论坛,与策展人、艺术家、学者嘉宾一起探讨未来城市生活图景,用科技赋予艺术以及生活更多可能。

K11创始人郑志刚表示:“广州K11正为大家带来具有中国当代文化特色的全新生活方式,突破艺术与科技的边界,让顾客在一系列互动展览中体会艺术与科技的奇妙交融。”

多个购物中心瞄准“文化艺术”

在今年公布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中,广州提出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纵观伦敦、纽约、巴黎等世界级城市,“文化多元化”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广州购物中心在推动艺术文化多元与创新上同样不遗余力。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把目光瞄准文化与艺术的广州购物中心并不仅仅只有k11。在10月底,保利商业在广州的首个项目保利中环广场全面升级为保利时光里,定位从“城央生活方式中心”调整为“城市生活艺术广场”,并由原来的传统“商超搭配”到目前全场以新零售艺术搭配,从空间动线重塑到人性化软硬件配套,从业态配比及运营管理到整体调性都进行了升级。保利商业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保利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柯在当天受访时表示,商业地产需要通过精品思维和可持续化运营模式打造商业体精品,广州保利时光里的全新呈现,通过多业态有机结合,既满足了消费者多元的消费需求,也带来全新生活方式艺术体验。据悉,保利时光里在今年年底前将推出KIDULT"s Fever潮流艺术展、杰凸凸跨界球鞋艺术展、奇点计划·澎浦辣迷宫展览、荷兰花园黄晓陵作品主题展、LUCKY Strike等五大艺术展。

国金天地ifc则是定期以文化艺术展览、开展纪录片周等形式塑造自身的文化特色。在11月20日,国金天地ifc就邀请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星海音乐学院老师贾东霖,分别从文学和艺术角度,一同走进金庸的江湖;此前,为呼吁大家关注全球变暖问题,举办广州IFC摄影沙龙与“南极北极”王景春纪实摄影作品展,展出全球变暖后的冰山融化、企鹅的呐喊求救……

除此之外,广州太古汇也在今年5月携手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呈献《鞋履:乐与苦展览》,展出超过140双来自20多个国家,从1370年跨越至今的珍藏鞋履,展示异国的鞋履文化艺术。展览同期还特别开设展柜,携手品牌轮流展出合共超过200双精选鞋履和当季新品,为传统观展附加深度的购物体验。对于首次尝试将世界级博物馆体验及文化艺术融入商场公共空间及顾客的生活,太古汇(广州)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瑛表示:“广州太古汇在带来多元化的生活、购物及休闲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地将商业空间与生活文化艺术相结合。”

谋求差异化运营刺激新鲜感

无论是艺术装饰,还是文化艺术主题展,广州购物中心正以不同的形式把艺术的形式融入自身的运营中,并且艺术和购物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K11就曾因推出了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大展,三个月展期内累计35万人次参观。展览期间商场营业额增长了20%,并推动商业租金提升了70%。与此同时,展览官方衍生品以及商场各个品牌的系列限量商品接近800种之多,总共得到近4000万元收益。

除了可以直接带来可观的营业额,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商业运营模式也是购物中心寻求差异化方式之一。其指出,在商品业态与进驻品牌同质化的商业项目体中,如何站在消费者的需求去创造新的消费动机,谋求差异化、保持新鲜感,是当下同质化商业需要深入研究问题之一,而加大艺术装饰投入则成为了途径之一。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会长黄文杰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目前购物中心最大的问题还是同质化,随着购物中心越来越多,原有经营模式也会越来越单薄,造成盈利效果不佳、招商难、经营难的问题,因此需要寻求不同的方式刺激新鲜感。

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亚洲购物中心协会副主席郭增利认为,电商发展带来了中国商品买卖方式的深刻变革,实体购物中心单凭商品销售显然无法继续赢得消费者,而塑造有吸引力的场景将成为中国购物中心日趋关注的发展导向,中国购物中心也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贩卖地点,而是将各种服务集于一身的复合场所,能够让人产生社交欲望的功能型平台。购物中心不再是消费中心的概念,而是商圈消费者追求美好生活的共享客厅。

新闻推荐

大学生打造创意展会 发掘广州传统文化

展会围绕“点解广州”为主题,设置了食在广州、粤语魅力等展示。信息时报记者张柳静摄信息时报讯(记者张柳静)食肆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