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电商争破头 小小便利店不容小觑
■廖木兴/图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便利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2017年的便利店数量比2016年增加1.2万家,达到10.6万家,市场规模扩大到1905亿元。在日本,一般情况下每家便利店的商圈缩至2000人后就开始饱和,但在中国,即便是开店竞争非常激烈的上海,这一数字仍有3200人,还有很大的开店空间。
电商动作频频新零售战火线下升级
目前国内的连锁便利店主要分为四类:日资店,本土投资店、大型商超迷你店、电商转型实体店。日系的7-11作为行业老大,目前在中国大陆也只完成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和青岛的布局。
我国的便利店市场集中度低,各家势力都试图在市场份额上夺得先机。在新零售时代下,便利店也成了电商巨头们的线下战场。11月9日,据新经销消息,阿里已于日前完成对便利店品牌喜士多的战略入股,共出资5亿元,取得后者20%~25%的股权。据此估算,喜士多便利店投后估值约在20亿元~25亿元之间。阿里此番将喜士多拿下后,将完成其在超市及便利店两大连锁渠道的布局。
另一电商巨头京东也不例外,刘强东曾在2017年立下目标,表示在未来五年之内,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京东便利店是京东线下版本的创新型智能门店。京东和阿里两大巨头的动作使得战火加速升级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便利店行业的发展。
与传统便利店相比,电商巨头们在供应链与货源上有着足够的优势,能够实现电商、线下店铺和供应商三方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争抢流量而争相入局便利店领域并不新奇,但开店数量与运营质量并无直接关系。近日,京东便利店大规模倒闭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而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公告显示,苏宁小店在2018年前7个月营收为1.43亿元,亏损高达2.96亿元,债务为6.53亿元。可见,把握行业风口只能说是迈出了第一步,比起盲目向前,企业如何采取适合自身的模式进行运营和布局,才是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快报记者 刘韵
[]
便利店接入外卖服务 便利到家
据了解,7-11便利店在北京的250家门店已经全面接入美团外卖平台,门店内大部分商品都会在美团外卖平台上线。这并不是7-11便利店首次接入外卖业务。早在2016年,重庆地区的7-11便利店已经接入美团外卖。除了7-11,不少便利店品牌都已先后接入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包括与7-11同属日系阵营的罗森、全家,以及国内本土品牌美宜佳。
记者定位在天河市中心打开某外卖平台,结果显示周边3公里以内的便利店有8家,其中美宜佳、7-11的数量居多,配送费从3元-10元不等。从数码用品到饮料零食,商品列表基本与超市无异。记者随机选了其中两家便利店进行下单,配送时间都在30分钟-40分钟。
与依托平台骑手不同,便利蜂则是在自身具有的门店资源基础上,开展专门配送服务。专业店员从就近的门店拿货并亲自送货到家,如有不满意的商品可以当场退回。在北京海淀区工作的小陈告诉记者,她在便利蜂APP下单后,只需25分钟就收到了商品。她认为便利店的外卖服务的确给生活增加了许多的便捷性。在广州越秀区工作的小李则表示“平时基本上不会选择便利店的外卖服务,还是倾向于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及食物。”
辐射范围是便利店的弱势之处,在承载客流量有限的情况下,成熟到家的配送体系正好能与它形成优势互补。
目前,在线便利店市场成为配送平台争夺的战场,其中,京东到家获得暂时领先的优势,其平台上的便利店数量达到10000家。
新闻推荐
■肥美鲜活的乳猪海鲜煲。■加点一份新鲜虾滑,更是满足。■招牌小吃之一椒盐玉米,送酒一流。■招牌出品之一脆皮烧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