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不再独家 汕大附一院成功实施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

汕头日报 2018-11-20 08:15

近日,急性白血病患者小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骨髓移植科团队的努力下,顺利接受了父亲的造血种子。本次半相合骨髓移植的成功,标志着本地区在异基因骨髓移植方面进入了新的台阶。

22岁的小陈今年2月不幸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也就是潮汕常说的“血癌”。经过多次艰苦化疗后,小陈的疾病得到缓解,但单纯依靠化疗很难达到长期生存,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骨髓移植。

那骨髓由谁来提供呢?小陈唯一的同胞妹妹与其骨髓配型不成功;如果求助中华骨髓库,配型成功率非常低、等待时间长,患者随时可能因为疾病复发而失去骨髓移植的机会;而与小陈骨髓配型成功的父亲,也仅一半相合。但半相合骨髓移植技术难度大、排斥重,在粤东还未开展。

幸运的是,汕大附一院已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至北京、广州等骨髓移植中心进修,形成专业的骨髓移植团队,得以开展半相合骨髓移植。经过科室多次讨论及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移植团队决定将小陈父亲作为供者,用他的造血种子进行骨髓移植。

在充分的移植术前评估及准备后,小陈经过移植前的超大剂量化疗后回输父亲的骨髓种子,在回输后13天,各项结果表明,父亲的造血种子已经完全植入到女儿体内,患者顺利出仓。整个移植期间,患者未出现严重感染及严重排斥反应。

急性白血病作为血液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髓移植成为治愈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以往全相合的骨髓移植只能在兄弟姐妹间或者非亲缘的骨髓库中寻找,由于我国既往的独生子女政策及骨髓库配型成功率低,导致供者缺乏,很多白血病患者在等待全相合的供者过程中复发、甚至死亡。而半相合骨髓移植供者来源广泛,比如父母可以作为供者供给儿女,儿女亦可作为供者供给父母,兄弟姐妹间也可以相互供给对方,基本上每一个患者均可及时找到合适的骨髓供者。

据介绍,粤东未开展半相合骨髓移植前,患者只能远赴广州,既增加就医成本,又增加了路途中感染的风险,部分病人在等待移植过程中复发,失去积极治疗的机会。汕大附一院拥有完整移植医护团队,在骨髓移植方面开拓进取,能够开展半相合骨髓移植,成立的骨髓移植科仓位充足,患者在家门口就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造福了更多粤东血液病患者。

本报记者 翁小红 通讯员曹满雄 文/摄

新闻推荐

广州海关专家甘露: “最美退役军人” 全球舞台找到“新战场”

2018年11月底,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委员会将对“大疆无人机”“通信用天线”“汽车车窗”等商品归类作出最终决定。此前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