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银发经济” 险企加大步伐进军养老社区
老龄化下的养老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看好这样的“银发经济”,泰康保险、太平人寿、中国人寿等险企纷纷布局养老社区,其中一些养老社区已投入运营并备受青睐,大有“一床难求”的态势。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共有8家保险机构投资了29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江苏、海南等18个省市。
险企不谋而合发力养老产业
上海市民吴伯(化名)家住黄浦江边,170多平米的大房子可以俯瞰美丽的外滩。“很多人问我,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要来住养老社区?我和老伴年过七旬,住大房子却没有精力打扫,儿子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很难天天来看我们,我们两个老人都患有慢性病,更担心一旦身体出了紧急状况怎么办?”吴伯说。
后来,吴伯在朋友的推荐下,考察了不少养老社区,最终把养老居所定在了申园。“人老了,有几大需求,一是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一是健康医疗的需求,再就是精神情感的需求。在这里,这几大需求都能满足。”
在上海,像吴老伯这样的人不少,养老院“一床难求”现象较为普遍,井喷的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泰康之家申园(上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史鸿介绍,“申园一期总共能容纳1060户,开业才两年,已住进了800多户老年居民,而且现在每天都有老人携子女来考察社区的入住环境和医疗条件。”
泰康人寿是全国最早进军养老社区的险企。近几年来,由于看好养老社区巨大的市场需求,不少险企纷纷效仿泰康,加大进军养老社区的步伐。太平人寿在今年7月在宁波以轻资产的模式引入旗下第三家优质养老社区;梧桐人家是太平人寿投资40亿元兴建的养老社区,拥有1500余套老年公寓和近900张康复护理床位,可为约3500名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太平洋保险集团也于近日对外宣称,将加快养老产业布局,发力“大个险+养老投资+养老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该集团表示,将在3至5年内首期投资100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打造“太保家园”系列高品质养老社区。
一个个专门为“银发人群”量身打造的养老社区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史鸿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泰康人寿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13个城市修建了养老社区,年底这个数字将会达到16个。
险企投资养老社区具有天然优势
养老社区由于占地面积大,要配备大量医疗、保健和休闲娱乐基础设施,还要入驻专业医务人员和大量护工,是一种周期非常长的投资。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曾在公开场合回应养老社区的回报问题,他说养老社区投入大,要收回投资至少要10年以上,这是养老社区与传统地产投资最大的不同。
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业务总监李东敖表示,养老社区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与保险资金投资周期十分匹配。保险公司以长期资金为主,在所有类型的资金中最适合用来投资此类长期项目。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太平养老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漪表示,保险公司运营养老产业有天然优势,一是险企有充足、稳定、长期的资金供给,这与其他高负债、高杠杆的行业不同;二是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定持续的回报,不是短期“炒一把就走”的投资;三是养老和健康两大产业与保险业务相关性最强,保险公司在这两方面均具有优势。
部分养老社区“门票”200万元起
险企涉足养老社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定位成高端养老社区,主要针对高净值人群。
比如,太保集团最近发布《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称,将在3—5年内首期投资100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打造“太保家园”系列高品质养老社区;累计拓展8000—10000套高端养老养生公寓,太平人寿早期的“梧桐人家”、目前拓展的“太平乐享家”等也均为高端养老社区。
为何险企的养老社区主要锁定高端人群?李东敖认为,“一、二线城市的高净值人群对高品质养老有最迫切的需求,目前来看,保险公司能提供的养老资源还远不能覆盖高端人群的需求,所以这将是一个从金字塔尖端逐步向下拓展的过程。”
想要进入这样的高端社区,“门票”需要花费多少?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养老社区的入住门槛都是提前购买一份高端保险。以泰康为例,客户只要购买200万元保费的年金保险产品,即可获得养老社区的保证入住权。未来的年金收益可以领取,也可以选择入住养老社区,用于覆盖部分“月费”。
太平人寿“梧桐人家”的入住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购买太平人寿200万元保费的保险产品,自购买之日起就拥有了入住资格;另一种则是会籍制,根据入住房型的不同面积支付不等的费用,入住后按月支付服务管理费。而除了200万元的“门票”费,无论是会籍制度还是购买保险年金产品,等到老人真正入住的时候,还需要每月支付服务费、餐食费等。如果额外需要专业护理,则需要支付护理费。
记者注意到,这个“门槛”正随着养老供需的失衡而逐渐抬高。业内人士透露,中国人寿的高端养老社区的“门票”已至300万元。泰康人寿副董事长尹奇敏表示,泰康不排除未来对养老社区“门票”作一定幅度的上调。
医养融合将成高端养老社区主流
将养老和医养结合,是险企的一大模式创新。老年人普遍存在慢性病为主、多病共存的特征,因此养老离不开医疗。
以申园为例,该养老社区设有具备二级资质的老年康复医院,并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记忆照护、专业护理四个不同的生活服务区域。老人入住前先要进行评估,再根据身体情况确定入住区域。入住后由医生、护理师、康复师、营养师等人组成“医养融合工作小组”,提供从预防、治疗、康复到长期护理的医养服务。
据悉,太保集团也将围绕“医养融合”这一主题,设计开发三大产品业务线:一是面向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以康复护理为主;二是面向70岁至79岁的中龄老人,以健康活力养老为主;三是面向55岁至69岁的低龄老人,以旅居候鸟式养老为主。
李东敖认为:“养老和医疗的结合将成为未来高端养老社区的主流。养老社区应从供给侧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使高品质医养服务向更广泛的人群辐射。”
南方日报记者谭冰梅
新闻推荐
日前,广州45名公交车长获得了一份“减压”大礼包——古龙峡玻璃大峡谷一日游,免票入园游玩经过四项世界纪录认证的“云天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