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深潭,这支舞龙队好生猛!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彩龙再现 活跃校园
龙潭小学坐落在海珠区龙潭村西约,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的岭南古水乡,也是一个拥有神秘传说和丰富物产的村落。传说这村子是龙的居所,是龙出没的地方,由此得名“龙庭”,后才改名为“龙潭”。正因有这样极具神秘色彩的传说,龙潭小学组建舞龙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现任龙潭小学校长阮敬恩锐意拓展素质教育平台,引入了书法、茶艺、珠绣等传统文化项目,2017年,更与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开展舞龙队训练,这项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从此生根发芽,不负“龙潭”盛名。
“传统民俗活动、传统文化项目能传承几百上千年,说明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像舞龙,首先要学南拳,接受训练后学生的精气神会有截然不同的变化,舞龙的意义不再仅仅局限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传递了爱国、正义等正能量。”校长阮敬恩认为小学义务教育对学生来说还属于压力比较小的阶段,在此期间发展多方面能力、兴趣,让六年小学校园生活更加精彩。
团队协作 双龙齐心
龙潭小学舞龙队现有30人,男女混合,从四年级起被选拔培训一年后,现如今技术和力量都有所长进。
据舞龙队教练邓锦钊介绍,相对于醒狮,舞龙的步法较少,走圆台时大步跑,砌图形时转换成碎步跑,叠龙定型时用到弓步、大字步、跪步、跳跃等步法。舞龙的功夫主要集中在队员的上半身,龙追着龙珠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都全靠队员的手部力量完成。
“虽然学校用的两条彩龙规格都是专门针对小学生打造的,但是"龙杆"加上"猪龙"的重量也不容小觑,尤其龙头重达8-10斤。”邓教练会要求队员先练好基本功,右手高举龙杆,左手握杆保持在右胸位置,在龙静止的时候也要保持形态。舞龙时,龙珠和龙头要相互配合,龙身、龙尾也要听鼓声做动作,龙珠引高低,龙头左右摆,龙身、龙尾起波浪,强调团队协作,龙头生猛龙身顺滑,才能展现出龙腾时的威猛雄风。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全国各地都会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是民间传说中“天后娘娘”的诞辰,水乡龙潭会以巡游的方式进行拜祭,今年龙潭小学舞龙队伍首次参加“天后诞”巡游,增添喜庆气氛。当天,舞龙队从天后庙出发绕村一周,队伍途经村里大小祠堂、乐善牌坊等,吸引了许多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这次巡游,十分考验队员们的体力和意志,也让队员们学懂了舞龙这项传统民俗活动的“规矩”:入门前要叩拜,探祠堂两侧门联;生龙活虎地进入享堂,向香案叩头;再转祠堂四角,探祠堂内各柱;退出来也讲究龙尾先出,边叩头边退出显敬意。
人才辈出 欣欣向荣
每周一下午一个多小时的舞龙训练,不仅磨练了队员的体力、技术,还让他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提升。学校德育主任徐丹回忆,今年7月毕业的舞龙队成员小业原来是个捣蛋鬼,成绩也一般,在舞龙队龙珠手的位置上他发挥自带的灵性,很好地完成了引龙的角色,获得展示机会后,成就感猛增,学习时更有冲劲,最后考上了不错的初中。
孩子的变化也影响到家长,如今舞龙队里的女鼓手朵朵是统筹生,家长一度反对她在龙潭小学就读,由于朵朵有出色的节奏感,成为了舞龙队的灵魂人物——鼓手,也得到很多展示机会,现在家长很乐意让朵朵在龙潭小学完成学业。
“无论是舞龙队,还是书法、茶艺、珠绣等传统文化项目,面对全校学生都是公平开放报名的,村民、外来工子女都能够在这些平台上获得平等的学习、展示机会。学生们的改变、教学质量的提升、校园环境的优化都影响着家长的想法,现在家长对龙潭小学充满信心,很愿意配合学校工作。”校长阮敬恩期待龙潭学生能龙跃深潭,人才辈出,擦亮海珠东部小学的名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朱萍实习生武瑛港北京报道导读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近年来禁用、修订大量儿童用药,主要出于安全性考量,但儿童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