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小红人李泽慧 抒写童心与万物对接

信息时报 2018-11-17 01:03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通讯员 李荣梅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陌生人

我望着别人

他(她)是陌生人

别人望我

我也是陌生人。

如果说“灯笼挂树遥看我”是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的现代诗,可能大家都不甚讶异,但不足四岁的孩童吟诵出此句,则足以让人惊喜万分。来自桂花岗小学的李泽慧,是个天然的小诗人,她四岁诵佳句,七岁创作《梅梅成长记》一书,十岁出版诗集《朝阳升起》并在广州少儿图书馆举办专场诗歌朗诵会,十一岁即将出版诗集《飞翔的童年》……细读她的诗可发现,“鸟”“花”“白云”等童趣符号不只是对童年生活的表象化描写,还渐渐渗入人性灵魂,在独自探索中彰显个性。

佳句一出 一鸣惊人

201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泽慧一家三口和亲戚在中山瞻园游玩。一古建筑近旁,高高的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极富喜色。大家欣赏的当儿,泽慧脱口而出:“灯笼挂树遥看我。”那天,泽慧离4岁还差三天,在场的人无不为泽慧吟诵出佳句大惊。

“这可能与我有关,年轻时我也曾涉足文学创作;也与她妈妈有关,从胎教开始经常给泽慧听诗歌、童话等,”泽慧的爸爸李冬平被女儿的惊人表现勾起了回忆,在泽慧两三岁学说话时,就会冷不丁冒出极具诗意的话来,玩玩具时,她说“弄坏了它会狠狠地哭”;哭闹时,她说“我哭了,鼻涕也出来了”;玩绳子时,她说“这是绳子,这是我活蹦乱跳的绳子”;去上钢琴课的十多分钟路程上,她说“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开始一天一集地创作童话……无论是三言两语,还是滔滔不绝地口述故事,都见证着泽慧写诗、作文的天赋,从此,李冬平更加仔细地记录着女儿智慧闪亮的瞬间。

缪斯附身 灵感不绝

泽慧真正意义上诗歌创作,是上小学一年级。2014年12月14日,一位北大毕业来自家乡的才女到泽慧家里做客,泽慧毫不怯场即兴表演,一首完整的诗《童年》横空出世。“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段童年的时光/可是那时光是有限的有限的/我多么希望/童年像天上的星星太阳月亮/是永恒的……”像缪斯女神附体一样,泽慧一气呵成,句子虽显稚嫩,但确实称得上是“诗”。

随后的日子,她又吟诵出包括《寻找秋天》《太阳花》《夜的头发》等7首诗。等会写的字多了后,她尝试用笔写诗,2015年10月3日,她第一次写下了《风》:“风来了,/它像个开心的小娃娃。/它叫醒了大树,/叫醒了小鸟,/还叫醒了河流。/它吹过,/叫醒了每一个人。/吹吧!风,/吹到远方去,/给更多人带来幸福。”

泽慧第一次发表诗歌是在2016年第12期《长江诗歌》报上,著名青年诗人、主编张乾东热情洋溢地评论她为冉冉升起的诗歌之星:“李泽慧的诗歌,不做作、不矫情,逼真地传达着小作者的感情。唤醒读者内心深处最纯净的元素,注定不会让人过目就忘。”从此,泽慧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100余首,出版诗集《朝阳升起》并在广州少儿图书馆举办了专场诗歌朗诵会。“我的第二本诗集<飞翔的童年>也即将出版了,之后可能还会出第三本,收藏我和爸爸的作品,他现在被我带动又重归文学创作了!”泽慧想象力十分丰富,发散思维比较强大,创作于她而言如行云流水,最高峰时,一天能创作出8首诗。

童心深邃 予人启示

泽慧善于以一颗真挚纯粹的童心对周围世界认真观察、神奇想象、惊异发现,兑换成诗意闪烁的分行文字。在这个逐字逐句建构起来的艺术小天堂里,人们总能找到思想的启示和美的回味。创作了380多首诗歌后,泽慧最为满意的是《陌生人》:“我望着别人/他(她)是陌生人/别人望我/我也是陌生人。”虽然寥寥几句,却有着她深刻而独到的思考:“那是我读到一本书的一个情节后创作的:一台轿车驶过低洼的地方,激起的水花溅湿了行人,车驶开了,没有交集没有纷争。我想女娲创造人的时候,是故意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陌生感,这样才使后来某些人因为某种缘分而越走越近,成为感情深厚的知己好友。”

阅读积累是泽慧创作的另一个源泉,今年1月起,她已经读过超过100本书;五个月前,她还坚持着每天口述日记,锻炼思维与口才,由爸爸李冬平用心抄写集合成14本厚重的笔记本;如今,她更习惯于以散文诗的形式手写笔记,从富有现场感的物象带动思考,隐约中似有哲理跃然纸上。相比起从小就被家长要求记诵古诗、修改作文的孩子而言,泽慧在自主自发的现代诗写作实践中养成乐趣,分行文字间抒写的情绪与意绪都打印着她的天性美。

新闻推荐

都是快递惹的祸,“双十一”过后 物流公司云集 花都这条路堵堵堵!

外卖小哥穿梭在货车与货车狭小的缝隙里给司机送餐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宋昀潇实习生李锦龙“双十一”狂欢购物节之后,每天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