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备降救人 怎是“浪费生命”
11月13日,一位汽车自媒体人@邱小铖的朋友圈“火”了。他说自己所乘飞往广州的航班上有乘客突发心脏病,航班备降南昌。他在朋友圈抱怨道:“救人耽误整架飞机一百来号人”“对于时间极度不够用的人来说就是浪费生命”。(中国青年报11月15日)
在公众的一般认知里,在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中,遭遇涉及他人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理应参照道路交通优先惯例,为需要救治的乘客提供方便。
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完全可以理解这样的紧急处置,这是人们对生命理解的进步,当然也是社会深层道德意识的上升。而在这驾航班上发生的备降救人事件,之所以成为了新闻,就是因为这位自媒体人在社会上发出的冷漠言论。
这种冷漠的言论,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社会已经达成的共识,它将大多数人的道德理念踩在了脚下,似乎只有让所有人的道德理念发生倒退,才能符合他自己的标准。显然,这是一种对社会共识的底线式挑战,但善念的社会共识一旦形成,就不可能被摧毁,因而人们基于对社会道德理念的维护,才给予了这位自媒体人以强烈的谴责。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变化的,在航班上,每人都是乘客,这是平等的一面,也是同共角色的一面。但是,当有人出现生命危险需要救助的时候,其他人就不仅仅是乘客的角色,而应是道德理念践行者的角色。而这位自媒体人说“救人耽误整架飞机一百来号人”,这看似是出于平等的出发点,但其实,他这种“平等”是对自己道德理念践行角色的一种拒绝,只不过是拿“平等”装饰自己而已。
另一方面,如果说这位自媒体人所说的“救人耽误整架飞机一百来号人”这句话还有虚伪包装的话,那么这句“对于时间极度不够用的人来说就是浪费生命”则完全是赤裸裸的挑拨公从情绪,意在使更多的人与他站在一起,显然,他这一招并没有凑效,甚至没有一个人随声附和。因此,这样的“冷场”,既表明了他之前的用心所在,也表明了社会道德理念的坚固性。
新闻推荐
11月4日,聚集了海内外552名中医师的2018经典经方学术年会在广东省中医院圆满落幕。省中管局领导、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何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