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颜色识公交?公共服务要多兼顾小众需求
城市观察
阡陌
路上跑的公交车换新衣了?日前有本地媒体报道:11月6日,广州南沙区四个层级公交体系启动仪式在蕉门公交总站举行,喷涂着自贸蓝、科技蓝、鹅绿色、黄色四种颜色的公交车整齐划一停在公交总站门口。不同颜色的车身代表公交车承担着不同的路线,分别是快线、干线、普线、支线四个层级。今后市民出行可以“看颜色选线路”了。
印象中,在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中,用颜色代表特定线路的,基本上只有地铁。以广州地铁为例,1号线是黄色,2号线是蓝色,3号线是橙色,4号线是绿色,其他线路也各有特定颜色。这自然很好理解,轨道交通线路再多,总量也相对有限,用颜色来区分简便快捷,且不容易混淆。不过,当线路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之后,这种方法的边际效应就会递减。对于公交线路来说,动辄数百条线路,要想以颜色来一一区分,显然不太合适。而广州南沙化繁为简,用四种颜色代表不同线路层级,显然是一大创举。
平心而论,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线路层次,技术上压根没有一丁点难度,难能可贵的是城市管理者方便市民的换位思考意识。对于公共汽车的运营管理者而言,颜色改变并不能带来多大的便利,但对公众而言,却代表服务的提升。有了这种新变化后,对常坐公交出行的市民而言,显然是一种方便:以前每辆车来了,都要定睛一看,甄别是否自己要乘坐的那辆。而现在只依据颜色就可以判断出一半,剩下的一半交给车上的具体线路标识即可,是不是方便不少呢?
或许也会有人认为,随着“车来了”等各种公交出行APP的普及,市民有了更多快捷渠道,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和站点登上正确的车辆,“看色选车”效果有限。不过,这两种利好并不冲突,而是可以互补。尤其对年纪稍大一点的老人来说,他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对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或许不是那么娴熟,这种情况下公共服务多考虑一点,多提升一些,无疑是有益处的。而且,智能手机万一没电关机了呢?
再深入一点,从“看颜色选线路”可以延伸出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是在公众日益分化的时代,公共服务该如何关照和满足到小众的需求。比如,某地一位上了年纪的市民反映,明明出租车“空车”的牌子竖着,但就是不停。等了半小时终于有车来,司机却说,“车已经有人下订单了,对不住”。不是说智能化、信息化不对,但如何创造条件“等等老人”,应该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需要考虑的一个命题。
第二个则是,创新管理和服务并没有想象的么复杂,一样可以很简单。这里的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线路层次,方便市民快速辨认是一例。白云区在河涌跨镇街、跨区交界处设置拦截网带,给河涌“分格划片”明确水面垃圾处理责任,这也是一例。我想,只要心怀市民、随处留意,公共服务一定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空间。
新闻推荐
陈永锵作品纸本水墨盛世华采——中国画精品展将于11月6日至21日在广州市南沙区文化中心展出。本次展览邀请了陈永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