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托管第三方机构爆料托管课程乱象:有机构违规分包课程给未中标机构

南方都市报 2018-11-13 06:26

11月6日,广州市一小学学生在课后参加校内托管,学习硬笔书法。

11月6日,广州市一小学学生在课后参加校内托管,学习魔力七巧板。

11月6日,放学时分,广州市一小学学生陆续走出校门。

第三方机构是如何服务于学校的托管?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学校和家委会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二是由教育局遴选后,组织一批机构入库,学校和家委会在入库机构中挑选;三是通过平台,把第三方机构的课程集纳在平台上,由平台负责课程的输出。

尽管方式多样,校内托管市场也被众多培训机构看做是新一轮竞争的发力点,然而,一些忧虑也在第三方机构中隐隐浮现。

课程不全暗地里分包给小机构

“我们这种校外培训机构,一般侧重的培训项目会相对集中一些,如有的偏向于艺术,书法、美术或音乐等,有的偏向于体育,有的偏向于科技等等。如果要说门类齐全,我们一般的机构肯定无法跟少年宫相比。”一位机构负责人表示,少年宫开出的课程种类很齐全,如果用少年宫的标准来要求第三方机构,相信绝大部分第三方机构是做不到的。

该负责人透露,有一些中标机构会把部分课程分包出去,让其他小机构来承包。“这已经是一种潜规则,虽然在招标的时候是禁止分包的,但现实情况迫使中标机构不得不违规操作。”该负责人称,不少学校为了便于管理,都是在三个机构中遴选出一个机构,集中让一个机构为学校提供校内托管服务,但家长的需求很多元,为了能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只能到处找其他未中标的机构一起,把校内托管的内容尽量完善。

一位工作室的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其在某校进行了多年的美育课程,口碑不错,也培养了不少美术的特长生,这次由于实行校内托管,其工作室不符合学校引入第三方机构的标准,因此无法继续在校内进行美育教育。“一些中标机构也找到我,希望我能并入其机构一起为学校提供校内托管的服务,但因为理念的不一致,以及工作方式的差异,我并没有同意,只能从学校退出来了。”该工作室负责人坦言。

师资不足不敢贸然“入校”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符合标准的第三方机构不在少数,入库的机构很多,但最后在学校中标的机构往往较为集中。某知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是越秀区的入库机构,但却不敢竞标,原因在于师资数量不够。“我们本身是一个很规范的机构,很想到校内进行托管服务,但是对生源的预判没有十足的把握,万一报的人多,而我们师资力量不足,服务跟不上,就影响了口碑;如果因为自己的准备不充分,而把一些服务分包出去,那就对整个服务品质难以把控,万一对方做不好,就等于帮了倒忙,把自己的牌子都砸了。”该负责人表示,进入校内托管,其实也是培育市场,做影响力的一个有效渠道,但风险不可控,所以,还是处于观望阶段,迟迟不敢入校。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师资的问题,不少进校的第三方机构都在加紧培训储存师资。有的还与专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师资基地。如番禺区某教育培训中心,尽管总部在番禺,但是其也进入了天河、黄埔等部分学校开展托管服务。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校内托管收费比外面的要低很多,但由于节省了招生成本及场地、水电费用等开支,总体来说还是略有盈余的,因此,未来会考虑通过规范的服务进入更多的学校。”该负责人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师资问题,而由于该机构主要从事艺术培训,因此,早已借助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美术学院建立了自己的教师基地,只要有需要,便能马上调派人手前往学校支援。“只有培养自己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发展校内托管服务。”

平台管理企业吐槽收不到钱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尽管叫法不同,兴趣小组也好,素质训练营也罢,其实学校引入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托管服务,多数都是围绕学生的课外拓展来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的学科类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的托管课程都比较类似,有些项目甚至是重合的。

番禺区则建立了两大平台,把符合资质的机构的课程都放在这两大平台上,课程品类非常丰富,学校与家委会可以根据需求在平台上下单,而平台则会像滴滴专车派单一样,把相关机构的服务与学校需求对接,促成双方的合作。

“在互联网思维下,这种做法是好的,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从资源整合、高效运作方面来看,有着很大的优势。”有企业充分认可了这种方式,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建议。“我们开展服务一个多月,但是还没有收到一分钱,家长把钱都交给了平台,而开展服务的都是我们这些企业,这样容易造成责任主体不清晰。”有企业表示,平台收了家长的费用,却不是服务的直接提供方,机构为学校提供了服务,但是钱不是直接交给机构,如果发生纠纷,到底是机构要负责任还是平台要负责任呢?“希望能进一步理顺平台、机构和学校的关系,平台收取管理费是合理的,但机构要怎样合理获得服务回报还是要尽早定下来。”

样本

花都区建立校内托管资金支付制度

托管费用进入专门账户

课程完结后解冻给机构

如何在保障家长与机构的合理权益下,提升校内托管的质量,广州花都区做了一定的尝试。

花都区引入“课袋管家”平台,构建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平台管理体系,引入专业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服务,通过手机APP功能,实现线上学校排课、学生选课、家长支付、课程评价等,线下提供驻校管理等服务,确保了服务协议、线上选课、费用支付、排课、课程质量监督反馈工作等全过程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目前,除了基本的托管班外,还有177门素质教育课程供学校和学生选择。据测算,校园素质训练营课时费比社会机构托管下降40%—60%。

同时,花都区建立了资金支付制度,对资金的收、存、付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让“课袋管家”平台和相关银行专门开发了网上付费通道,从制度上、资金的流通渠道上,满足各方的监管要求,保障了学生的资金安全。学生通过网上支付通道支付,资金流入的账户是受冻结的专门账户。解冻前资金只能流入,不能流出;学校的实际上课人数,与平台的统计数据核对无误,再与银行账户的金额进行核对,做到账目清晰;建立“先消费,后付款”的资金支付原则,对日常的课后托管教学进行质量监管,只有保证质量前提下完成的课程,经学校、平台、教育机构三方核对无误后,由教育局最终确认,资金才能逐步解冻,支付给教育机构;建立保证金制度,冻结“课袋管家”平台的部分资金,作为资金安全的保证金。最后,在学期结束期,首先是清理核对全部教育机构的资金发放账目,是否都已经按合同的要求发放完成,对于没有完成的要查找原因,并向各方说明情况,达成处理方案;全部清理以后,有教育局确认才可以解冻剩余保证金,完成本学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

AⅢ01-02版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叶斯茗

摄影:南都记者冯宙锋

新闻推荐

“建行惠懂你” APP上线

懂你所需贷你所想本报讯(记者吴海雄通讯员王淼滢)中国建设银行为落实普惠金融战略,以互联网思维、运用平台经营模式,搭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