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蒲:媒体融合是必由之路 坚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
财经网讯 11月3日消息,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于11月1日至4日在广州召开,论坛主题为“继续扩大开放 共享经济发展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广州日报社社长杨清蒲出席并发言。他指出,作为报业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报纸的本身确实盈利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必须要开新元。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广州日报社社长 杨清蒲
杨清蒲表示,“媒体融合是必由之路,不走也得走,关键是怎么样走?现在我们大概走在什么状态?第一,在内部上做这些,第二,我们考核机制,内部的纸媒和新媒基本上打通。第三,新闻+,往这条路走,走到社区。”
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共同主办,由广州市政府新闻办、黄埔区、财经杂志共同承办。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作为社长,对国际媒体到底怎么样看?
杨清蒲:在论坛开始之前,有一个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晚上还能睡觉吗?媒体的转型压力非常大,我说如果你放不下,晚上睡不着,无数的问题放在你面前,媒体的转型。作为一个报社集团的领导人也好,负责人也好,可能最大的能力、最强的素质就是抗压能力,没有抗压能力就无法往前推动工作。在这里,我也简要做一个广告介绍,刚才由于这位老师对广州日报情有独钟,给予我们有很高的评价。广州日报是一家地方报,改革开放之后它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报,它曾经开了报业改革发展的很多先路,是中国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曾经是我们把报纸的影响力做大做强,做到自我发行,报纸最后的时候,我们是有一个一百版,对照着后报时代。广告量、广告收益也是媒体应该说最高的之一。
目前,还保存着一些领先的地位,在报纸的评价、对纸报的评价,广州日报在全国影响力是排第二。在媒体融合力传播指数,包括新媒体,广州日报排第三。曾经我在两会当中向李希书记做过这个汇报,他很惊讶,他说哪里来的?我说这是人民网数据研究院每年发布的一个结果。广州日报2018年的品牌价值达到375亿,在全国报业界也是走在前列。
主持人:375个亿在地方报业集团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我也知道你们在90年代所做的市场改革,其实给你现在转型奠定了很好的资本基础。我还是想联系到今天的主题,媒体眼中的世界和中国,你觉得现在有三百多亿的资金,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了你推进,比如说广州日报对世界的报道,比如说国际报道,或者说是对内容的投入,特别是对编辑部的成本,这是中国媒体现在面临比较大的问题,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广州日报的秘密?
杨清蒲:刚才讲375亿是我们的品牌价值,并不是我们手里有这么多现金,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广州日报怎么样来发挥地方单位的作用,怎么样转型,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么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第一是报纸怎么办?怎么办好报纸?报纸还要不要?现在有些地方,我们去东方早报已经是澎湃新闻,我们还要不要,怎么办?这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根据我们的情况分析,办好党媒、广州日报,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怎么样办?和原来的办法不一样,原来是新型都市化的报纸,立足于办经济、精品报纸,精品的专栏、专辑,昨天晚上搞了一个广州之夜,广州创新英雄会,应该说反响不错,这是从今年四月份陆陆续续对广州44位各方面的创新英雄进行报道,不断地宣传,形成品牌、影响,说明传统的媒体影响力非常大。第二个,把评论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做,新媒体有网络、报纸,怎么样定位?快靠移动端,所以新媒体第一时间在移动端放。然后做到全,最后看这个事件的性质是什么,后面的分析原因是什么,这时候我们靠报纸。
主持人:你们大概每年会派多少记者,比如说有机会到中国以外的地方报道国际新闻、报道世界?
杨清蒲:毕竟是一家地方报,一般的地方报不会派记者到外面去,虽然是一个地方报,自己的定位在定在全国性的报纸,因此国际上的重大新闻、事件、赛事,我们都会有记者出去,而且在做广州的宣传,我们这方面的报道不遗余力。包括去年广州花城,我们到德国、法国去做推荐。我们还有一家报纸是一个纸报,依托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是唯一一家英文报纸,所以广州日报应该在这方面继续拓展,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主持人:广州日报今年或者明年有没有什么比较大的举措?
杨清蒲:关于经营方面我们这样看,一家报纸如果没有经济支撑,办不好,办报纸要靠人才,没有这种良好的待遇和环境,这些人才留不住,好在我们广州日报经过多年的市场化的经营,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不然仅靠这个,难以维持,我们坚持三个理念:第一个,坚守。一定要坚守新闻理念,把新闻做好,把产品做好。第二个,创新。媒体融合是必由之路,不走也得走,关键是怎么样走?现在我们大概走在什么状态?第一,在内部上做这些,第二,我们考核机制,内部的纸媒和新媒基本上打通。第三,新闻+,往这条路走,走到社区。现在有一个社区一家通,在全市140多个街道,已经进驻到120多个街道,覆盖到千家万户,这些人把有所有的服务带起来,把这个做起来。目前这个项目大概有三千多万的营业收益,利润大概有一千五百万。第三个,拓展,卖新闻产品赚钱,这倒很理想,目前做不到,我只有靠多元化的经营。报社的房地产是很大的市场,往教育、健康、养老这些产业拓展。
主持人:杨社长,你刚才特别提到有关于人才的问题,现在很多的记者称自己是新闻民工,看能不能说一些什么?
杨清蒲:作为报业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没有这一批人才,报纸不可能办好,这是基本的原则,但是面对的挑战非常巨大,我想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给大家增加收入,去年我来到报业集团,给大家增加20%左右的提升。但是有一个记者问我,原来我是在纸媒干,现在又叫我干新媒体,增加了一半以上的工作量,为什么不给我加一倍以上的工资?这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因为时代变了,生态变了,在一个队伍、多个战场进行战斗,因此你的收入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想办法,报纸的本身确实盈利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必须要开新元,在不同的非报领域增加收入,来提高大家的收入。
新闻推荐
是什么神奇技术,让肿瘤细胞无处可藏? 小记者团“到黄埔去 与科学家对话”活动走近生物技术
21日,小记者参观实验室,体验癌细胞抽滤和检测羊城晚报记者汤铭明实习生郑迪坤摄羊城晚报讯记者孙唯、实习生周兴宇、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