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民国碉楼“复活” 打造华侨文旅小镇31家文化创意机构入驻花都区花山小镇,微改造项目将启动

南方都市报 2018-11-02 06:30

[摘要]31家文化创意机构入驻花都区花山小镇,微改造项目将启动

隐藏在花都洛场村的民国碉楼群。

郑国明改造的院子里,一只猫在爬树。

改造后的碉楼一角。

说起广东碉楼,开平碉楼可谓名声大噪,很少有人知道,在离广州市中心仅35公里的花都洛场村,也隐藏了一片民国碉楼群。

站在顶楼天台,天空蓝得通透明澈,阳光洒在百岁榕树和百年碉楼建筑群上,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多好的民国建筑啊,就这么丢空,可惜了。”这是2013年,广州生意人郑国明第一次看到这片碉楼群的感受,得知这些华侨所建的碉楼已空置多年,他与几个有情怀的老友承租下来,开始了漫长的碉楼活化改造工程。经过五年发展,逐步把这个“空心村”打造成华侨文旅特色小镇———花山小镇。

花山小镇第一期(占地为13.64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而今,一期开发也得到官方支持,被纳入微改造行列,实施改造项目共14项,将于近期启动,合计估算投资共约3970万元。

曾经:“空心村”碉楼群年久失修

郑国明第一次到洛场村是在五年前,当时,他的朋友谭乐的新工厂在洛场村200米外落成,“我们在天台搞仪式,远远看到这片村落,觉得这片地方怎么这么美。”

据当地村民介绍,洛场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广州著名的侨乡,从咸丰年间开始就有村民漂洋出国谋生,现有海外侨胞5000多人,是现居村民人数的两倍,有着浓郁的侨乡文化和风土人情。

洛场村现存保留有碉楼45座和200多栋青砖屋,碉楼大多建于民国初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侨居美国的洛场村侨胞回乡兴建。碉楼大多为多层建筑,装饰华美,造型各具特色。拥有欧美式的外形,建筑物的细节却是中式的纹饰图案,融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元素于一体。

华侨很少回来,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小孩。古建筑还在,但很多已经没有人居住,碉楼群很多都已经年久失修。

“如果不把这些碉楼盘下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很可能以后就会消失了。”郑国明说,当时他和谭乐等几个做生意的朋友商量一起合伙租下来,最初还被一些人笑称他们是“傻佬”。而郑国明和朋友选择做这个项目,更多是出于一种对古建筑的情怀,“这里很宁静,这里的古建筑有我们这代人的记忆。”

改造:活化百年碉楼摒弃大拆大建

经过了半年多的筹划,花山小镇项目在2013年底启动。

项目启动后,郑国明和谭乐开始逐户洽谈承租事宜,过程耗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洛场村的碉楼,有些闲置了,有些委托给亲戚打理,有些主人在海外,为表诚意,他们甚至飞往洛杉矶和房屋主人洽谈。仅仅是承租第一步就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最终第一期顺利租下7栋碉楼、30多间青砖房,租约5年至15年不等。

改造模式方面,花山小镇项目摒弃了传统大拆大建,更注重环保和原始生态,碉楼和百年民居按照原有的自然布局和生态环境规划进行改造,“修旧如旧”的同时,花山小镇项目也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结合。改造后的建筑,每一栋都会介绍它的前世今生,图文并茂。如村内一间咖啡红酒文化主题饮品店,前身是一间被闲置的泥砖房,有接近100年历史。“我们在屋子里留下了一些以前的墙体部分,古今对比,以此显示这间屋子的前世。”郑国明说,门前的淤泥烂地被改造为花园,地块的用途也延伸为广州市花都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的创客交流中心,定期在此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他们还与村民协商,一周有五天,百分之七十的碉楼要对游客开放,不可紧闭大门。

洛场村民风纯朴,“村子里的人对我们都很友善,端午节村民还会包粽子送给我们。”郑国明说,这些风土人情,小时候住在市区还感受过,长大以后就渐渐少了,现在在村子里又找回了这种感觉。

发展:任性招商只引进“文创”商户

如果这些房子只是简单地修复,不能形成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才是核心。在招商方面,花山小镇也是任性的,只招符合定位的商户,文化、艺术或是创意型的商户。避免雷同、没有个性的商户进驻,即便是引进餐厅也避免口味上的重复,造成同类之间竞争。

他们希望引进的企业是有创意、创新的。他们引入社会资金、有实力的文化经营企业对碉楼以及旧房屋进行适度的文化创意开发,引进了很多工业设计企业,设计产业在这里聚集起来。在项目进驻前,碉楼已经租出一部分,有些土豪租下房屋作私人会所,项目组甚至不惜高价把房屋重新收回来。

在花山小镇内,澄庐这样一幢古老的碉楼重新装饰陈设,成为了顶针创新(工业设计)的设计创新基地,走进基地,既可以感受古碉楼建筑文化,又可以看到创意创新的工业设计。据介绍,该企业仅装修就花了200万元。位于花山小镇入口的彰柏家塾,过去是乡村里为宗族子弟进行启蒙教育的学馆,经过修缮、改造成为了艺霖坊,展示陶器、花艺、香道,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公司原来在花东镇,现在整个大本营搬到了花山小镇,这里的碉楼更适合展现我们的企业文化。”制陶师肖万说。

目前,花山小镇吸引了31家文化创意机构入驻,包括红酒咖啡文化、设计、太极文化、陶艺、影视、书画院、民宿等业态陆续前来投资。这些进驻企业都是经过挑选,郑国明说,“资金很重要,入驻商户需要有强大经济支撑,因为发展花山小镇的经济必定是要花费几年时间,短期内或没法得到回报。”在招商时会把这些和租户们说清楚。这几年,项目组已经在花山小镇投入了2500万元。

对于符合小镇定位的商户,花山小镇会提供支持,小镇内的影视工作室,刚入驻时摄影师资金紧张,小镇甚至为他减免了租金。刚入驻的餐厅,郑国明和合伙人也会动用自己人脉推广,为餐厅增加人气。在“花都杯”2017年广东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上,花山小镇进驻的三个设计品牌均入选参赛。

未来:政企联动推进小镇建设

经过5年的打造,小镇焕然一新,不仅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洛场村8队的六婶就是其中一个,六婶在花山小镇做保洁工作,家里还有闲置房屋出租,她介绍,以前几间房间租金才三四百元,现在一间能收租2000元。

“那些老旧民房如果不装修会倒塌,改造对我们来说是好事,现在村里人气旺了,节假日很多游客。”六婶说。

花山小镇的发展,也遭遇了困境。其中最急需改善的,就是小镇内的公共设施,“我们尝试过举办几次大型活动,停车和公共洗手间都是一大难题。”同时,另一个发展制约,是缺少支持民宿开发的政策,“不能提供住宿,旅游业怎么能兴旺起来?”

可喜的是,一期开发得到了官方支持,被纳入微改造行列。今年8月,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址上挂出了《花山小镇2018年改造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公告》,实施改造项目共有14项,此次投资总额为3970万元。招标公告内容显示,此次改造将建63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约140平方米两间现有农房改建成游客中心及旅客公厕,以及升级广场花园设计,对现有农房外立面进行整饰,并将改造县政府旧址及旁边碉楼(绍庚楼),建成华侨文化历史博物馆和新时代农村文化家园设计。根据计划,今年底改造工程将陆续开展,花山小镇整体面貌将大幅提升。

“如果纯粹看短期经济效益,招商容易得多,多做一些餐饮就可以了,那就成食村了。”而花山小镇定位的是人文文化主题,打造一个文旅小镇,郑国明认为起码需要二十年,急不得,守业尤为重要。

采写:南都记者李春花实习生王瑜玲

摄影:南都记者张志韬

新闻推荐

花都区新雅街制作禁毒流动宣传车 好新奇!这辆车可玩“雷霆扫毒”

禁毒流动宣传车吸引市民关注。信息时报记者康健摄花都信息时报讯(记者崔小远通讯员花宣)这辆流动车不仅配有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