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詹天佑:廉洁奉公拓铁路

广州日报 2018-11-01 04:32

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选自《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广州市纪委监委、广州大学历史系编

简介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清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我国近代著名铁路专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同治十一年(1872年),作为清政府第一批官办留学生赴美留学。光绪四年(1878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就读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并获学士学位,成为我国最早掌握近代土木工程技术的专家之一。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始,詹天佑调任中国铁路公司,后参与并主持国内多条主要铁路建设,前后三十余年,为我国早期铁路建设史上功勋卓著的技术专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詹天佑主持京张铁路修建。宣统二年(1910年),任粤汉铁路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师。1914年,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督办。主持京张铁路修建期间,詹天佑厉行节俭,杜绝贪污贿赂,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顺利修成京张铁路,为我国第一条技术上完全靠自己修建的铁路。1912年,詹天佑在广州组织成立广东工程师学会并任会长,旋即任中华工程师会会长。1919年4月,詹天佑因病不幸逝世于武汉。

生平

良好家风忠良善勇

詹天佑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祖籍安徽婺源(即今江西婺源),父辈经营茶叶生意。清代,由于广州一口通商,茶叶成为当时我国出口贸易的大宗商品。为了生意的方便,詹氏祖先便南移到广东广州府南海县,祖居今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

詹天佑虽非家世显赫,然其家族中不乏忠良善勇,显示出良好的家风。据婺源县志记载,詹天佑家族中始祖詹初为东阳郡赞治,由于作风清廉、一心为民,被当时百姓誉为“青天”。詹天佑的八世祖詹必胜,有勇有谋,最后为国战死沙场。36世祖詹起添、詹天佑的曾祖父詹万榜、祖父詹世鸾等,乐善好施、乐于助人,为地方德高望重、备受尊重的士绅。《婺源县志》载,詹天佑的曾祖父詹世鸾“资禀雄伟,见义勇为……壬午(指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贾于粤东,关外遭回禄,茶商窘不得归,多告贷,鸾慷慨资助,不下万金”。即詹世鸾曾以巨资,慷慨资助在粤东经商遭遇挫折的婺源茶商作为回乡之资。此外,他还“立文社,置祀田,建学宫,修会馆,多挥金不惜。殁之日,囊无余蓄,仕林重之”。

同治十年(1871年),年仅10岁的詹天佑考取清政府官方所办的幼童出洋预备班。晚清时期,由于多次与外国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痛感因技术落后,以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远不如西方国家。同治元年(1862年),清政府终于接受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广东香山人容闳的建议,官费派青年人前往美国留学,以便系统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在大多数人醉心科举以求出仕的那个年代,出洋留学,并非时人的主流选择。然而,官费留学这一开创性举措也为中国培养出第一批近代科学技术人才。同治十一年(1872年)秋天,詹天佑作为近代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之一,从上海出发,前往遥远的美国留学。他的人生自此揭开新的篇章。

筚路蓝缕兴修铁路

詹天佑赴美后,就读于美国的纽海文中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考入广东留学先驱容闳当年就读的美国一流学府——耶鲁大学,主修土木工程专业,尤其长于铁路工程。光绪七年(1881年)夏天,詹天佑获得耶鲁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人才。这一年,詹天佑学成归国,期待自己能够学有所用,用自己海外多年学习掌握的技术,为国内方兴未艾的仿行西方改革助力。

詹天佑回国后,曾就职于福建船政学堂,后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力邀之下,于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到广东任广东博学馆(后改名广东水陆师学堂)洋文教习。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成立于天津。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公司总办伍廷芳聘詹天佑为工程师。詹天佑因此成为我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自那以后,詹天佑从事我国早期铁路建设前后达三十多年,多次参与并主持大型铁路如京张铁路、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等的修建工程。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詹天佑筚路蓝缕,成为我国早期铁路建设的重要开拓者。

在詹天佑主持修建的多条铁路中,京张铁路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由于缺乏铁路技术人才,近代中国早期铁路的修筑大多聘用外人,这也为外国控制铁路利权创造了条件。京张铁路却是我国第一条完全不依赖外国,在资金、技术上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

京张铁路是连接北京和北方重镇张家口的一条铁路干线,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着重要地位。这条全长不过200公里的铁路却因经过地势极其险要,而使得大家都为总工程师詹天佑捏了一把汗。面对如此艰难的工程,詹天佑唯有迎难而上、踏实苦干。首先,詹天佑设计出一个经八达岭、居庸关的施工路线,虽地势险峻,但可以大幅减少隧道的开凿长度。其次,面对八达岭一带高而陡的地势,詹天佑在青龙桥东沟设计出“人”字形爬坡路线,前后用两部大马力机车,适时通过“人”字交叉口调换方向,既推且拉,省力方便。每节车厢间采用詹天佑设计的自动挂钩(又名“詹天佑钩”),十几节车厢结合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安全不易脱落。最后,在开凿居庸关、八达岭两大花岗岩体隧道时,詹天佑长期待在工地上,与技术人员研究打通隧道的各种技术,终于解决定向、出水、塌方、通风等问题,将两条隧道分别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和五月连接贯通。后来,詹天佑向邮传部汇报八达岭隧道开通情形时,这样写道,“此洞施工之初,因山形起伏,不能取平。仅就山面挂线测度,而上阻长城,中隔山岭,嘹望难周。屡屡踌躇,方克定线。洞内分段椎凿,又复精细测量,始有把握。迨开通后,测见南北直线及水平高低均幸未差秒黍”。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不凡之处,除了技术上的超越,更在于修筑成本的低廉。这离不开詹天佑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京张铁路为当时所修筑的几条重要铁路中费用最低的,这是同为我国铁路修建先驱的凌鸿勋在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

京张铁路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动工,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建成,历时四年。这条铁路不但质量良好,而且比预计工程施工时间缩短两年。时人记:“路成,詹名大震,外人多远道来观,赞为伟业。”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于詹天佑在铁路工程中的出色成就,英国工程师学会选举他为会员,詹天佑也是该会第一名中国会员。

新闻推荐

新晋热门地标 迎来打卡人潮

28日,恰逢周末,广州永庆坊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羊城晚报讯记者宋金峪摄影报道: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