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 增城区首例ECMO治疗

增城日报 2018-10-26 10:56

郑教授团队在行血管插管术。

本报讯 (记者盛小霞 通讯员宋永康)近日,区人民医院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郑俊猛教授团队和ECMO小组的帮助下,成功在重症医学科病区开展增城区首例ECMO(V-A模式)治疗,开创增城区体外生命支持新篇章。此项技术的开展,再一次填补了增城地区该专业领域的一项空白,标志着区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抢救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介绍,ECMO称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可以说是“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结合。

手术当天,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牧、副主任曹世雄和郑俊猛教授及其团队、ECMO小组以及麻醉师共同为患者实施血管内插管术,并启动ECMO治疗,同时继续使用呼吸机通气,进行CRRT治疗。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病情逐步稳定,被成功送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进一步救治。

据了解,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因肠穿孔前来区人民医院就诊,因患者自身讳疾忌医,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之后虽经积极治疗,却仍出现心肺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险情。经呼吸机、CRRT等治疗后,患者病情仍未明显好转,需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但患者情况危重,运送路途风险极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ECMO却是解开这道关卡的金钥匙。本次ECMO治疗的成功开展,不仅使原本几乎不可能转院到上级医院的患者变为可能,同时也为区人民医院医疗团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为更好地守护增城区人民群众生命防线加多了一个“安全阀”。

小资料: ECMO——体外膜肺氧合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ECMO技术源于心外科的体外循环,1975年成功用于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1980年,美国密执根医学中心Bartlett医师领导并建立了第一个ECMO中心,随后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145个ECMO中心。近10年来,随着新的医疗方法的出现,ECMO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应用范围较以前扩大。它是代表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

新闻推荐

300多家企业 接受环保守法培训

本报讯(记者何秋玲)10月23日,区环保局组织全区362家企业开展环保守法培训,要求企业提高环境守法意识,主动适应新环保法及相关...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