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探索来穗人员共建共治新路
狮岭镇的“流入地党建”使合成村来穗人员在异乡找到自己的“家”。梁文祥摄
早上9时,花都区秀全街党群服务中心里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社区群众自发组成的文艺小团体三五成群地来“报到”。今年5月,“来穗人员之家”在秀全街党群服务中心挂牌,这处建筑面积5200多平方米、五层楼高的大型综合活动场所宽敞明亮,有羽毛球场、健身室、舞蹈室等群众文体设施场地,每周一场的“来穗人员”粤语培训课堂、来穗人员健康讲座,排期表上列满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
近年来,花都区在探索来穗人员融入社区,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多措并举,走出一条具有花都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在狮岭镇合成村、秀全街红棉社区、花港社区等地,无论是“南漂”的中老年大妈,或是到珠三角开拓新天地的青年务工者,他们在花都来穗部门的引领下正逐步走向协同参与的社区共治,守护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南方日报记者刘丹颖通讯员花宣
村里有个“流动党支部”
在广州,凡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超过户籍人口3万人以上,且与户籍人口数量比例严重失衡的村,就称为“倒挂村”。面积9.6平方公里的狮岭镇合成村,登记来穗人员5.2万人,是本地居民的十倍之多。这个名副其实的人口“倒挂村”曾经背负一连串治理难题。
在一个人口“倒挂”村,要怎么和来穗人员建立互信、增加他们的归属感?花都区来穗局局长李彤还记得初到合成村开展工作的情形。“在基层治理中可以被调动起来的"积极力量",我们却不知道上哪里去找。”李彤和他的同事马上意识到,要以党建来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
筹建来穗人员合成党委的契机,促使更多党员“亮出身份”。“流入地党建”使合成村来穗人员找到了自己在异乡真正的“家”。
“原本他们也很迷茫,觉得人生地不熟,怎么发挥个人价值。我们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把这项工作贯彻到共建共治的试点探索中。”李彤说。
合成村开展的“流入地党建”,短时间内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和本地党委与流动党委双向联系制度:以狮岭镇已组建的湖南蓝山、江西新干等流动党(总)支部及“两新”组织党总支350名党员为主体,在来穗党员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以往来穗群众对上级党委的工作总是一知半解,宣传方面的普及度不够理想。自从成立了来穗人员党委,群众对党委工作的知晓度提高了许多。”被激发的不只是来穗党员的积极性,更有来穗群众不断增加的认同感、价值感。
来自湖南的黄建龙便是合成村的蓝山老乡们最为信赖的“带头人”。如今身为合成村党委副书记,他不单负责向村里来穗群众宣讲最新政策法规,还为老乡们解决疑难,调解来穗人员工伤纠纷、劳资纠纷等,事无大小,只要老乡们关心,都能看到流动党支部党员的身影。
“他们既是来穗群众的联络员、也是党委的宣传员。”合成村一位来穗群众这样形容合成村流动党支部的党员。
“为驻地作贡献,为家乡添光彩”,凭这一理念,黄建龙的“娘家人”,蓝山县每年春节都从湖南家乡带队来花都交流学习,“会联络、热心肠”成了合成村来穗党员身上一个最显著的标签。在来穗党委的组织下,党员们不仅为来穗群众依法追讨拖欠的工资,前不久还发动流动党员和爱心志愿者协会献爱心,捐款帮助因交通事故重伤的来穗人员赖招发。
融合共治七成来穗人员子女“优先入学”
今年6月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慈善捐款活动中,狮岭镇设立了临时困难救助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提供临时困难救助范围从本地居民扩大到了来穗人员。
这可视作来穗人员融合意识提升的一个信号。事实上,该村来穗人员登记的出租屋达3.7万套,共有出租住宅、厂房、商铺等2633栋。如此密集的来穗人员管理是花都区来穗局首先要破解的一道难题。近年来,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共建共治,率先建立狮岭镇合成村打造来穗人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依托“狮岭镇来穗人员合成党委”和“狮岭镇合成来穗人员服务站”探索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围绕来穗群众的幸福感和城市的宜居度两大民生热点问题,搭建狮岭镇综治信息化网络,用网格化服务,由点到面,形成“一委一站两平台”。
与此同时,镇上的“来穗人员心理辅导站”“法律咨询调解联络站”“来穗人员志愿者服务队”在基层蓬勃生长。一批参与扶贫济困、环境卫生清洁、治安环境整治、禁毒宣传、政策法规宣讲、燃气安全使用等来穗志愿者活跃在各住宅小区。“在我们这里每月举办的公益活动有近10场,还有一些小区居民不断要求加入志愿者和义工团队。”合成村党委副书记林培元介绍道。
17支志愿者服务队伍集合1008人,背后是成千上万个来穗家庭。目前,狮岭镇居住证办理同比增长16.3%,受理积分入学申报同比翻一番。让来穗人员子女享受到“同等化”“优先化”服务,是花都区来穗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狮岭镇的来穗流动适龄儿童达2.6万多人,在花都区来穗局和教育局的统筹下,目前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占70%,此举更解决了来穗人员的后顾之忧。
“南漂”一族在花都获得归属感
秀全街“秀全大妈”党支部书记孙显乐称自己为“南漂”。她南下广州近十年,和家人定居在花都,“尽管我们的户口并不在花都,但我们内心早已把花都当成自己的家。”
60多岁的孙显乐成为秀全街140多位流动党员、“秀全大妈”的代表人物,靠的是来穗部门的人性化管理与引导。
“一开始,志愿服务队成员寥寥,最早召集了26人。”秀全街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张龙告诉笔者,2010年起步的“小红帽”志愿服务队发展到如今828名志愿者的“秀全大妈”。
为广大来穗人员营造创业、生活的温馨家园是花都区来穗人员服务工作的根本落脚点。2017年,红棉社区和雅宝社区被列入非户籍居民和党员参加社区“两委”选举试点社区,各选出一位非户籍来穗人员进入社区“两委”班子任职,同时于今年5月成立的还有“秀全大妈”党支部,对辖区流动党员开展管理和服务,以红棉、花港、荔红3个社区为主的“秀全大妈”充分发挥共建共管作用。
在充分调动来穗人员凝聚力方面,秀全街红棉社区通过积极扩大融合社区服务供给,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和谐邻里百家宴”,每家每户端上热腾腾的“拿手菜”,让来穗群众建立更加和谐融洽的联系。在社区管理过程中,189位“小红帽志愿者”分别承担着红棉社区的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护绿员、巡逻员、调解员等角色,与“秀全大妈”们一道,发挥着来穗人员合力共管的重要作用。“在我们小区,没有邻居只有亲戚。”这不只是“秀全大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给予花都的来穗群众越来越强的归属感。
截至9月底,花都区已登记在册来穗人员79.22万,同比增长14.61%。照此趋势,花都区来穗人口将持续上升。
花都区来穗局副局长刘小军表示,接下来,花都区将进一步强化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切实消除来穗人员出租屋安全隐患问题,对街镇“人屋”纳管责任、出租屋主责任管理、联合督导检查等多举措加强“人屋”信息登记采集及有序管理。
在提升出租屋可控度方面,花都区来穗人员管理部门将从推广智能门禁系统覆盖和创新管理方式两方面着手,转变以往的被动管理为屋主、厂方的主动上报信息,提升“人屋”纳管率。
新闻推荐
省质监局重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构建公平诚信市场竞争环境 货值约600万元罚没品被销毁
活动现场。图片由省质监局提供销毁假冒伪劣产品居然可以这么环保!南方日报讯(记者/王佳欣)9月14日上午,伴随着挖掘机的巨大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