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学校“贴名牌” 更要成为“真名校” 建议将成员学校“软实力”提升,作为龙头学校办学业绩考核
广州市培英小学的学生正在上课,该校为广州培英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受访者供图
扫描上南方+了解更多信息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吴少敏工作室出品
南方日报记者马立敏陈芳庭钟哲
实习生黄子欣
近两年来,广州教育集团遍地开花,已成立或筹备超过30个教育集团,成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力量。
作为新型办学模式,教育集团化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教育集团化是否只是“拉郎配”,“新名校”能否成为“真名校”?招生方式是否改变,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如何促进教育均衡,缓解大城市“择校热”“学区房”问题?
集团内部直升政策有待突破
今年8月,原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和原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两所完全中学整合成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并同步组建广东实验中学越秀教育集团。新学期开始,原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的学生鞠海怡成了一名“新省实人”。
目前,广州已成立或筹建30多个教育集团,已实现市属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每个区都至少有1个市属教育集团在当地办学。
不过,最受社会关注的是,“强强联合”或“强弱联合”的集团化学校会改变招生方式吗?不少家长期待,集团化办学能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名校,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事实上,教育集团内部直升让学生“曲线上名校”已有先例。
2013年育才教育集团、2014年培正教育集团成立后,越秀区已对两个教育集团实施了内部“小升初”对口直升试点:育才学校和培正小学设有“小升初”直升班,分别对口直升育才中学和培正中学。从2017年起,集团内部的小升初电脑派位扩大到新增的小学成员校。
但广州绝大多数教育集团的内部直升机制还处于“想法阶段”。今年6月,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成立时,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校长全汉炎曾表示,“省实荔湾学校有小学也有中学,地处同一片区,未来我们也希望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探索直升机制”。
根据今年海珠区的教育工作安排,未来还继续优化调整公办小学招生服务地段,试点“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路径,探索集团内、学区内“对口直升”新机制。
今年中考季,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3所学校首设“初高中课程衔接实验班”,即“2+4”实验班。所谓的“2+4”,指的是高中学校在自身的初中部选拔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签约直升,实验班的学生,在初三就开始学习高中知识,即“2年初中+4年高中”。
目前,3所学校的“2+4”实验班仅面向本校初中招生。那么,集团化办学之后,成员校学生是否有机会直升龙头学校的高中部?有教育集团龙头学校校长透露,未来有望将集团成员校学生纳入“2+4”实验班招生对象。
从总体看,广州在集团内部直升上已经有所探索。但是如何将直升扩展到更多成员学校,如何建立起更加科学的直升机制,仍是集团化办学需要解答的问题。
集团化办学仍存诸多矛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名校大规模集团化办学,成员学校如果仅是“贴名牌”或者照搬名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未必能办成真正的名校,甚至可能被边缘化,丧失自己的发展特色,“若是这样,家长依然会挤破头让孩子上老牌名校,集团化办学并不能真正缓解"择校热"”。
记者从广州多个教育集团了解到,集团化办学首先进行了制度化——各个教育集团按照“一集团一章程”落实集团内部管理,以章程规定集团办学行为、体现集团办学特色,建立对成员学校的考核和良性进入、退出机制。
谈及集团化办学,校长们都提到了“办学文化引领”,即通过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等文化,改善其他成员学校的文化基因。
全汉炎表示,在集团化办学中,各个学校的发展基础、办学特色不尽相同,不可能完全复制,“例如,省实要以文化引领其他成员学校,推动内涵建设,提升其办学水平”。
在中山大学教育学教授冯增俊看来,当前集团化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矛盾。如规模扩大与教育质量提升的矛盾,师资共享和师资体制、教师数量的矛盾,合作办学与特色发展的矛盾。
冯增俊指出,“新名校”要晋升为“真名校”,广州需“三方合力”。龙头学校要从关键资源如校领导、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成员学校实际支持;而成员学校不可完全照搬龙头学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行政部门不单要对集团化办学给予资金扶持,还要进一步探索、指导集团内的升学机制,逐步改善成员学校的生源条件。
关键要让骨干教师流动起来
办好学校的核心因素在于建设精良的教师队伍。若没有骨干教师的流动和调配,集团化办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集团化办学中的师资共享、流动问题尤受关注。
广州不少区为集团化办学提供了人事政策支持。其中,天河区建立教育集团核心校的“骨干教师蓄水池”,按每所核心校所带成员校的数量增配教师,以每所成员学校3名的标准进行配备。
荔湾区也建立了更加灵活的教师管理机制,在集团化办学中深入推进“区管校聘”教师管理机制,教师可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在集团内流动,新教师在集团内统一调配,校长可实行“一长多校制”等。
集团化办学的成效正在逐渐凸显。但也有不少人提出,名校持续扩大版图,优质教师持续流出,是否“稀释”优质教育资源?冯增俊分析说,科学的集团化办学拥有较强的重新整合资源的能力,对于龙头学校来说,流动到成员学校的优秀教师占比不多,且它们有着非常成熟的教师培养体系,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培养、补充优秀教师,输出少量教师反而会激活整个教师队伍。
“集团化办学是否科学、成功,关键要看其是否真正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使学生真正受益。”冯增俊说,龙头学校输出教师能够促进成员学校的快速发展,从总体看,社会效益更高。
但也有校长透露,目前集团化办学的教师流动并不理想。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校长举例称,他所在的教育集团中,龙头学校的教师数量相对合理,但成员学校的教师过多,且龙头学校和其他成员学校的学段并不一致。因此,囿于教师数量和学段等因素,龙头学校和成员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难以开展。该校长建议,广州可将帮助和扶持成员学校迅速提升“软实力”水平作为龙头学校办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必要时施行教育集团“捆绑式”考核,强化龙头学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教育集团应在晋级评聘和评优评先上对轮岗交流的教师优先考虑,以此激励教师轮岗交流。
策划/统筹吴少敏
新闻推荐
2014年,网约车出现了,其因便捷、高效的特性,迅速成为大众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网约车业务量很快超过出租车群体,并一度将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