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主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天河已投入20多亿元推动“村改居”
石牌综合整治工程(一期)项目启动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岭南风格的特色街巷提升了居民归属感。受访者供图
走进石牌街道的绿荷西大街,过去凹凸不平的泥泞村道,如今已用麻石重新铺设。沿街乱摆卖的大排档不复存在,商铺都披上了仿古外墙和青色琉璃瓦坡屋面,大红灯笼高高挂,别具风情。“村道现在移交给政府管养,村道的维护、绿化、路灯等都跟市政道路一个标准,村公司的钱省了,村道的档次更高了。”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池锦玲说。
这只是天河区“村改居”后公共服务提升的缩影。记者11日获悉,从2015年到2018年底,天河已投入20多亿元,推动“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从“村改制”公司逐步剥离。而近年来,通过农民市民化、“村改居”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等实招,天河构建了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主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昌道励
“政经分离”
6米以上村道明年全部纳入政府管养
“对于已经完全城市化的特大城市核心区的村来说,原有行政村"村政企三合一",集行政、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于一身,这种权责不一、职能交叉的管理体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天河区农林局副局长刘宏海说。
1997年开始,天河区以石牌村为试点实施撤村改居,将村民委员会全部撤销,组建居民委员会;同步,由经济联社组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集团公司。据池锦玲介绍,“村改居”社区居委会与“村改制”公司实行“政经分离”,居委会承接原村委会的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提供社区服务;“村改制”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专心发展集体经济。
“撤村改居提升了天河区城市化水平,但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历史欠账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城乡发展的融合水平不高、城乡二元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刘宏海说。
自2015年起,围绕“村改居”社区治安管理、社区居委会建设、环卫保洁、社区道路与绿化建设、计划生育等五个方面,天河区计划用5年时间,采取一次性接管或逐年接管的模式,对“村改居”社区上述五项事务进行改革,逐步减轻村改制公司社会职能负担。
以推进“村改居”辅警队伍建设为例,天河按照25支队伍、1514人的数量进行整合,整合后按平均每301名常住人口配置1名治安人员的比例,适当调整人数。经费由市、区财政和“村改制”公司共同承担,“村改制”公司承担比例逐年递减直至财政完全承担。
“到2019年,"村改居"社区道路基础设施与绿化建设全部纳入区政府管理、维护。”刘宏海说,目前正稳步推进城中村内6米以上道路移交工作,全区所有“村改制”公司的道路移交市政管理维护协议全部签订完毕,共涉及20个“村改制”公司233条村道,总计约200公里;其中华美路等62条道路已正式移交完毕。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天河区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16.8亿元,2018年安排6.8亿元;目前,天河“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已从“村改制”公司逐步剥离。
保障村民决策权
“村改制”公司班子薪酬“封顶保底”
“以2017年为例,此次"村改制"公司换届共选出党组织和董事会领导班子成员204人,平均年龄45.6岁,比上届降低2.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63人,占80.7%,比上届增加17.5%;当选的33名党组织书记和董事长平均年龄47.8岁,比上届降低3.2岁;大专以上学历30人,占90.9%,比上届增加18.5%。”刘宏海介绍了天河选好配强“村改制”公司领导班子的成效。
城乡融合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刘宏海介绍,1985年天河建区,下辖沙河、东圃两镇,原有25个行政村,7.2万余农民。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也逐步“洗脚上田”,转变为居民。2005年,全区7.2万名农民实现整体转居。
然而,“农转居”身份变化并不意味着原来的农民能自动在城市化的体制机制中自由发展。为此,天河通过换届选举把政治坚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的党员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选好领头羊,提升班子整体效能和战斗力。
“村改制”公司薪酬制度改革也是重要一环。2014年印发的《天河区”村改制”公司(经济联社)班子成员薪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村改制”公司领导班子薪酬由经济发展绩效工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绩效工资等构成,引导“村改制”公司领导班子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兼顾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工作,协助政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薪酬管理办法》还设立了“封顶保底”制度和群众考评制度,烫平区域差距,保障村民决策权。在专家看来,《薪酬管理办法》的实施,激发了“村改制”公司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稳定了干群关系,推动形成合力管理“农转居”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的机制。
为了让“农转居”的村民提升就业竞争力,天河2016年启动“农转居”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3年计划,对7000多名“农转居”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和求职能力培训。“比如猎德"村改制"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设物业管理技能培训班,吸引超过120名"农转居"劳动力参加。”刘宏海说。
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村里的众创空间”集聚创新要素
位于天河区沙太南街陶庄路5号的众创五号空间,前身是沙东村改制公司的工业旧厂房,如今却华丽蝶变为华南地区首个基于“智慧互联”概念的青年创业生态社区。
在天河,已经有52个这样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筑面积达193.55万平方米,均利用村(社)集体物业打造,正成为高端人才、创新企业集聚的新平台。
《天河区关于利用村(社)集体物业打造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工作指引(试行)》于去年出台,守住“面积底线”和“安全底线”两个基本原则,天河着力将低效闲置的村集体物业、旧厂房、旧园区打造成平价高效、服务便捷、模式多样“村里的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促进集体经济升级转型,培育集体经济发展新动力。
记者走访发现,“村里众创空间”建设,让城中村的环境和服务不断升级,租金由原来的20元每平方米左右增至70—80元每平方米,成效显著。
村集体物业旧厂房升级改造成高科技孵化器,涉及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如何使其在阳光下运营,这是村民最为关注的焦点。2014年7月,天河初步建成“三资”交易平台,2015年10月,初步建成“村改制”公司财务监管平台,将全区1200万平方米农村集体物业、2.6万余份合同全部录入平台。
集体物业在平台公开交易、公开竞价、价高者得。数据显示,平台建成以来至2018年8月31日,全区农村集体资产共完成线上交易13131宗,交易总额221.67亿元,增值总额55.37亿元,增值率33.3%,天河区交易量、交易总额、增值总额位均居全市各区前列,有效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价值回归。
经过多措并举,天河区农村集体经济在城市化进程中非但没有瓦解,而是持续发展壮大。2017年,全区25个“村改制”公司共有农村集体资产313.5亿元(账面数),集体物业约1200万平方米;集体经济收入68亿元,分配给股东的总金额21.23亿元,股东人均所得3.45万元。自2015年8月以来,全区未出现一宗到省、市涉村集体访事件。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黄熙灯)七彩斑斓的蝴蝶,形态各异的昆虫,两栖爬行动物……昨日上午,2018首届广州生态昆虫艺术展在天河区53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