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瑶溪
●肖曙光
傍晚时,我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一条叫马涌的小河边,举目四望,暮色中,我在搜寻一个人的身影。
闻名遐迩的瑶溪风光就在这里。瑶溪原是村名,在宋代,这里因盛产陶瓷砖瓦,村子因而得名窑头。村中有一小河汊流过,溪水注入南边的泉塘,北与马涌相接,称瑶溪,后又把同瑶溪相接的马涌也叫瑶溪。因“窑”与“瑶”音相近,村名改称瑶溪,今称瑶头。
清朝及民国初年,瑶溪秀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引来无数文人骚客争相赞叹,清代诗人杨震青有诗云:“心远楼高眼界宽,溪山明净画中看。樵歌牧唱归来晚,摇落吟边独倚栏。”
其实,何止文人骚客醉心瑶溪旖旎风光,有个人对瑶溪的风光更醉心,也更痴迷。他就是瑶溪人刘彤。这名读书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甘愿隐居乡野,不愿为官。他喜爱读书、写诗,更喜欢游山玩水,特别是对家乡的山山水水,田园风景喜爱有加。
不受功名利禄羁绊的刘彤,怀着一颗闲适惬意的心情,在茶园里品茶,在小岗上漫步,在花海中徜徉,在榕树下纳凉。他惊喜地发现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泉,都是美景,都令他陶醉:村中的山岗挺拔俊俏,山上树木婆娑,苍翠碧绿,站在山上俯瞰村外,美景尽收眼底。他赋诗赞道:“石岗山翠浓,风光爱吾里。我来高振衣,千里望烟水。”村里有棵枝繁叶茂的古樟树,夏天里,浓阴匝地,凉风涛涛,是村里人纳凉休闲的好地方,他在《樟坪》一诗里写道:“浓荫匝四维,赤日行其外。幽鸟如唤人,啼破碧云届。”瑶溪种了大片的桃花,春天桃花盛开,“粉云在树,落英坠水,脂雪满溪”,他引用韩愈“川原远近蒸红霞”的诗句,将这个地方取名为“蒸霞岸”,并赋诗:“恍入桃源路,红芳遍水滨。渔舟虽偶到,谁是问津人。”他把这里比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见他的喜爱之情。在刘彤眼里,故乡一眼泉水也是一道绝美的风景,这眼甘甜的泉水滋养了村里人,也激发了刘彤的诗情,他写道:“先天有玉液,乃在沧波里。甘美孰比伦,扬子江心水。”
瑶溪是刘彤心中一道不朽的风景。他为每处景题了一首诗,赋诗以寄情怀;还为每处景撰写了一篇序,介绍这个景点的位置和特点。诗和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道光二十年(1840),他从中选出二十四景,编成《瑶溪二十四景诗》一书。他想把瑶溪的景点记录下来,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瑶溪,热爱瑶溪。
只可惜,刘彤的愿望转眼成空。第二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攻占广州,珠江两岸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犯。珠江水被同胞的血染红了,秀美的风光被侵略者蹂躏了。愤懑的刘彤心在泣血,可一双文人柔软的手,怎抵得住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不忍看弥漫着硝烟的家乡,含着泪,转身离去了,留给后人一个孤寂的背影。
多少年来,关于刘彤的去向一直是个谜。或许遁入空门,或许流落他乡,或许悲观离世。但我知道,无论怎样,瑶溪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此刻,灯火璀璨的岸边,耸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我想刘彤如果魂归故里,一定会百感交集。现在的瑶溪美丽又安宁,优美的风景何止二十四景呢?
新闻推荐
海珠信息时报讯(记者卫静雯)近日,海珠湿地一期(牌坊)举行“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好家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暨“广州市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