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人家中停留6分钟,超平时12.7倍 “饿了么”外卖小哥被赞“最亲街坊”
高温下15分钟装完40个饭盒
7月的广州,高温和暴雨时常在中午时分交替到来,让人猝不及防,但外卖小哥小蒋的时间却像钟表一样准时。每天10时45分,他都会把电单车停在越秀区建设三马路的“佬记餐厅”门口,门口的餐车上,密密麻麻放着三四十个塑料饭盒,分别装着当天的午餐——白米饭、木耳炒肉、青菜和例汤。
虽然饭盒都扣得严丝合缝,可小蒋依然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捧在怀里,轻轻放进车后的箱子。35℃的高温下,不到四五米的距离,刚来回几趟,小蒋的脸上就满是汗水。
记者留意到,餐车上贴着“长者用餐”的字样,车后的箱子印着“饿了么”的Logo——这是越秀区建设街和“饿了么”联合试点的“互联网·养老助餐配餐”项目。从去年9月开始,小蒋就和团队一起为街道的老人义务送餐。
11时,餐盒已经装好。小蒋看了看名单上老人们的名字,直接出发了——10个月的送餐,让他对这些老人的家庭地址、身体情况甚至是子女在不在身边都稔熟于心。
骑行距离超过3.12万公里
据了解,建设街位于广州的老城区,老人们居住的房屋多建于上世纪,少有电梯,大部分道路不算宽阔,或在高架下或在河涌旁。相比于年轻人,老人们对按时进餐有着更高的要求。自从养老配餐项目启动以来,小蒋和他的同事们将每单配送时间压缩在8分钟,远低于其它送单时长。
“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配餐项目启动后,共服务长者千余人次,外卖小哥们骑行距离超过3.12万公里,相当于5.2万次从地面登上广州“小蛮腰”600米高的塔尖。
中午12时,小蒋来到了红胜街的关婆婆家门口。“关婆婆送餐。”小蒋喊了好几声后,83岁的关婆婆拄着拐杖前来开门。“经常遇到老人不在家。”小蒋说,很多老人前一天订了餐,第二天临时就去了医院,“我们只好再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送餐之余还和老人聊家常
和平时送餐不同,小蒋并没有把饭盒交给关婆婆转身就走。他先是扶着老人坐在餐桌前,然后把饭菜用勺子仔细拨到碟子上,再打开另外一个餐盒,把汤慢慢倒入旁边的空碗。
关婆婆一边慈祥地看着小蒋,一边和他聊天——从身体到天气,从儿女到饭菜,无所不谈。小蒋根据资料和日常上门沟通,对这些老人身体是否不适,近期有没有住院,子女是否陪在身边非常了解。老人们平时多数在家独居,对于外卖小哥的上门感到非常开心。“他们就像自家长辈一样,拉着我们聊天。”小蒋说,除了聊天,外卖小哥还会帮老人处理一些简单的家务,甚至送一些其它生活必需品。
“遇到最多的是灯管坏了。”小蒋说,因为老人行动不便,外卖小哥们经常会出门买好灯管,回来帮老人安装,“有些临时需要什么,我们也会帮他们买了送来。”据不完全统计,使用平台订餐的老人平均年龄接近80岁,87%行动不便。除了送餐,日常护工、医疗护理都是老人和他们的子女希望能够得到的上门服务。
“你们是最亲的街坊。”经常在“饿了么”外卖小哥们离开时,坚持送到门口的老人们会这样说。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马化展报道:7月2日,广州天河人才港与BOSS直聘研究院联合发布《广州市天河区2018年1-4月人才趋势报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