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改试验区成立近一年 将绿色企业和项目放进“绿色的笼子”
去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浙江、广东、江西、贵州、新疆等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如今试验区成立近一周年,广东省广州试点地区又探索了哪些经验?
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广州金融工作局副局长聂林坤介绍,全市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尤其是编制了结合本地产业情况的绿色企业认定办法和绿色项目认定方法,“把绿色企业和项目放进"绿色的笼子"里,再通过财政、税收、信贷三类政策联动起来,实现资源的精准匹配。”
●南方日报记者江珊
创新推出多个可复制可推广机制
“绿色金融本质是服务绿色产业,通过金融资源支持助推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创新试验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聂林坤表示,目前,广州创新推出了系列绿色金融正向激励机制、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证机制、绿色项目产融对接机制。
其中,广州按照企业基本条件评价、生产与管理评价、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等四个维度,明确了绿色企业的认定规范,并且筛选出全市包含花都区在内的首批绿色项目90个。
今年5月,由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广州市金融局、广州花都区政府等多方共同举办了一场意向融资金额合计超400亿元的绿色产业项目融资对接会,包括了全市购置纯电动公交车、污水治理工程、光伏能效工程等69个绿色项目。此外,还依托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建设起了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对接系统,打造“线下+线上”绿色金融产融对接模式。
在创新产品和服务领域,广州发展集团发行了规模24亿元的绿色企业债券,越秀集团与广纸集团发行了规模20亿元的绿色中期票据,两个产品都是创全省首例。绿色保险覆盖率有所提升,目前全市正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传统绿色保险产品,开展“绿色产品食安心责任保险”“蔬菜降雨气象指数保险”等创新型绿色农业保险产品。近期,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完成了广州地区近年来首笔碳排放权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为海外石油公司通过碳交易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买入10万吨碳排放配额办理交易结算。
聂林坤介绍,按照“枢纽在花都、节点在各处、广州一张网、扩展到全省、服务大周边”的总体格局要求,花都区在建设广州绿色金融街、金融机构设立绿色分行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已获批将花都支行升格为绿色分行,广州银行等已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建设银行在花都区设立全国首家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绿色金融街设立广州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和华南地区首个绿色金融政务服务分中心。
探索建立“三张清单”实现动态评估
去年以来,广州积极在第6届和第7届广州金交会、第14届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2018年香港亚洲金融论坛和第15届中美金融研讨会等会议上举办绿色金融专题论坛和推介会,绿色金融还纳入了粤港金融合作专责小组第九次工作会议中作为专项议题讨论。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接下来广州还将积极推进绿色金融领域开展对外合作交往,合力共建粤港澳绿色金融核心圈。
站在“周岁”的新起点上,聂林坤表示,接下来广州试点区域还将探索建立“三张清单”管理的工作举措。
首先是建立政策清单,并对政策效用进行动态评估优化升级。要围绕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实施细则,构建四个层面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驻粤金融机构“一行三局”和省直相关部门针对分管领域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二是市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出台工作方案和支持配套政策,市发展改革、财政、环保、水务、农业、金融等部门对口省直相关部门工作对应出台细化政策;三是花都区政府要在原有“1+4”政策基础上,加强政策评估,根据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实现政策动态调整;四是驻粤金融机构特别是花都地区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管理机构争取政策和金融资源倾斜。
其次是建立绿色项目清单,把该项目库作为绿色投融资项目指南,“要把绿色项目清单管理做实、做精、做出公信力。”聂林坤介绍,目前全市正在梳理第二批绿色项目,突出环保、节能、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制造等领域以及绿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促进资源要素向绿色项目流动。
第三张“清单”是金融资源配置清单。该清单管理主要针对已获得省、市、区财政绿色金融领域奖励扶持资金的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进行考核,评估、激励它们加大对绿色产业的金融资源投入,实现金融资源精准配置。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曾卫康通讯员张嵩宇)昨日,广州市越秀区召开学习贯彻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暨推进污染防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