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助威鞭炮响 阿姑阿婆划凤船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道沙美社区拉起广州第一支女子凤船队
端午节前,女子凤船队抓紧时间练习。
“未踏车陂龙舟地,莫提睇过龙舟景。”6日16日,广州最大的龙舟景之一——车陂招景日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涌上演。来自四乡八里超过200条龙舟在河面游弋,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热闹程度更胜过年。
龙舟景,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十八,四乡龙舟相互“走亲戚”,切磋技艺,展现龙船装饰,形成壮观的龙舟盛景画面。向兄弟村发出邀请,被称为“招景”;扒龙舟来探访,被称为“趁景”或“应景”。
当天,车陂的女子凤船队也出来“趁景”,成为河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有龙就应有凤
沙美社区的女子凤船队是广州第一支女子凤船队。这支船队于去年8月底成立,女队员们大都是车陂的村民,起初只有几十人,如今竟汇集了近200人,平均年龄三四十岁。
68岁的黄永娥是队伍里的“主心骨”,虽然如今年龄大了不能参赛,但她仍是一有空就往船队跑,积极组织女队员们下水练习。据她回忆,这支女子凤船队的成立纯属“机缘巧合”。“去年底,我们这里举办中元节龙舟活动,当时有人就说,既然有男队,为什么不组建一支女队呢?”随后,车陂20多名女队员参加了中元节划龙船活动,就此“划出”了一支女子凤船队。
在广东很多地方,女子上龙船一直是禁忌,车陂以前也如此。“以前女的连看都不准看,现在连阿姑、阿婆都能上船做划手了。有男有女,男女平等,那我们就来开这个头,组这个队。”黄永娥感慨,如今凤船队顺利地发展起来,离不开当地父老乡亲的支持。龙舟队的男队员们充当凤船队的教练,陪她们风里雨里地训练,这些都让女子凤船队的队员们感慨万分。“可以说,我们凤船队训练的积极性,都是当地人激发起来的,咱们一水同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端午节加紧训练
凤船队今年的训练从清明节前后开始。为了在端午节时能到各村去探亲访友,只要遇上好天气,凤船队的队员们就加紧训练。“队员们练得积极,队伍技术提高就快些。”黄永娥说,“划手划船最讲究合作,划不好很容易打桨,不仅伤人还伤和气,所以划船也特别考验脾气。”
对于凤船队的队员们而言,团队默契配合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实现,但天生力气较弱,确实是难以突破的障碍。黄永娥说,外行看划龙舟,以为是手臂有力就可以划动船身,实际上,划船时要大量依靠腰部的力量,利用腰部带动整个身子来划船。“手劲还可以练出来,但是腰劲难练。”
“有信心最重要,能力还要慢慢打磨。”黄永娥看过的龙舟赛数不胜数,据她介绍,车陂涌的水稳,波平浪不大,但珠江河那边浪大风大,要是没经验没技术,一上船,心立马就会慌。
年轻人喜欢就能传下去
黄永娥划船的资历是整个女子凤船队里最久的,一辈子依水而生依船而居,如今年龄大了,她还是离不开船。黄永娥说,女队里的阿姑阿婆,其实早都把划船看做是一个放松自己、释放自己的事情。“我觉得也能把划龙舟当做是个发泄情绪的机会吧,就跟大声唱歌一样。”
如今女子凤船队的成员越来越多,上有六十岁的阿婆,下有十几岁的女孩,年轻人参与的身影也日渐多了起来,就连黄永娥十岁的小孙子也吵着要和奶奶一起去练船,生怕等长大了就没机会参加船队了。
“年轻人虽说没怎么吃过苦,但是看他们这么积极,我心里面还是挺开心的。”黄永娥说,虽然自己不再下水划船了,但还是希望这个延续了近两百年的龙舟文化能够一代代传下去。“我们车陂是龙舟之乡,发扬龙舟精神也是我们自始至终想做的。只要年轻人还喜欢,就还能继续传承下去。”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新闻推荐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一(6)班区茜云同学的妈妈苏稻香指导教师李洋亲爱的晶晶宝贝:你好!想不到吧?你收到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