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全国黑臭水体整治光荣榜 黄埔双岗涌是如何做到的?
整治后的双岗涌恢复了岭南水乡风貌。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黄颖川工作室出品
6月15日,也是农历五月初二,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广州市黄埔区双岗村迎来了“老表村”黄村的龙舟队。这是双岗涌完成河涌治理之后,首次在村中河道内迎接其他村的“探亲”龙舟队。
“以前河涌黑臭、河道狭窄,来"探亲"的龙舟队根本进不来。现在河涌治理好了,不仅龙舟可以进出,整个村子的环境也变得像公园一样。”双岗村村民介绍。
日前,黄埔区双岗涌因治理效果良好登上了生态环境部黑臭水体整治光荣榜。据黄埔区河长办介绍,在开展河涌整治工作的同时,也对双岗涌周边的小微水体尤其是城中村鱼塘采用“先控源截污,再清淤疏浚,后生态修复”的建设模式进行治理,实现水体生态修复。那么双岗涌整治对全市其他河涌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策划统筹:黄颖川刘怀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宾红霞江珊黄颖川实习生吴哲
摄影:梁文祥李周耿方伟文
共建共治共享??“臭水沟”恢复岭南水乡风貌
“又脏又臭,经过都要捂着鼻子,天气热也不敢开窗。”谈及治理前的河涌,村民区惠康印象深刻,“划龙舟也要塞着鼻子、带着口罩,因为水质不好,有些人还会皮肤瘙痒。”采访当天正值双岗村“老表村”黄村的龙舟队前来探亲,作为龙舟队的一员,区惠康一边忙着张罗各种接待事宜一边给记者介绍双岗涌治理前的情况。
“现在不一样咯。河涌治好了,环境变好了,"探亲"的龙舟可以进来,我们也有底气邀请亲戚朋友回来趁景。”区惠康开心地说,“大家都说村子变化很大。”
经过一年的整治,双岗涌河道变得更加宽敞,“探亲”的龙舟进出也比以往更加方便。今年在龙舟游进双岗涌后,“扒仔”们第一次可以从河道边直接上岸进入祠堂。整个“接亲”的流程更加流畅,“扒仔”们比以往轻松了不少,一旁“接亲”的村民也更能乐在其中。
河涌整治给村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能重享龙舟乐的欣喜。“现在住在涌边就像住在公园里。特别是到晚上7、8点钟,河涌两边都是散步的人。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区惠康沿着河涌边给记者比划。“环境好了,村民们也更自觉地做到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涌。”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治过后的双岗涌恢复了传统岭南水乡风貌。在河涌左岸,铺设红色透水砖的绿道一路从村头延伸到村尾;河涌右岸增设二级亲水平台,不时有大人小孩到涌边戏水玩耍。河涌边,水杉、梭鱼草、水生芦竹等水生植物随风摇曳,而在绿荫掩映间,成群结队的小鱼苗正追逐嬉戏。
“水好不好,鱼说了算。现在这么多小鱼在水中畅游,说明双岗涌的水质是很不错的。”面对双岗涌治理后的美景,黄埔区水务局局长谢鸿滨也沉浸其中。他介绍,发源于文冲街状元山的双岗涌与广州市内众多河涌一样,最终汇入珠江,河涌水质的治理至关重要。
源头治理??拆违1.5万多平方米
“显著的治理成效背后是很多看不见的功夫。治水并不比造一座跨江大桥简单。”在龙舟的锣鼓声中,谢鸿滨给记者介绍了此前双岗涌治理的“三座大山”:流域河涌周边房屋密集,拆违难度大;城中村片区支管和截污主管不完善,排水系统混乱,部分地方雨水及污水管错接漏接严重,污水管堵塞;小散乱企业多,污水直排河涌。“说真的,之前被列入35条黑臭水体整治名单时,我们也没有信心一定能整治好。”
“其中,拆违困难最大。双岗涌下游沿岸都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各类建筑物,侵占河道问题严重。”谢鸿滨介绍,从2017年至今,红山街道共拆除河涌两岸历史违法建筑物1.5万多平方米。其中,将双岗涌水闸旁约6000平方米历史建筑物彻底清拆复绿;河岸沿线其余部分拆出6米通道,砌上围墙建设人行绿道,彻底消除侵占河道隐患。
此外,根据双岗涌流域建成区域(生活小区、城中村、企事业单位等)管网情况,对截污不完善、不彻底等区域通过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进行治理,双岗涌两岸新建截污管网约10380米,污水提升泵站1座,有效沿途收集污水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保障周边水生态环境安全。
“河涌两边的房屋全部都实现了雨污分流,包括上游的文冲船厂生活区和航海学院。”谢鸿滨指着河涌边一栋6层高的房屋对记者说,“外面这些白色的管道就是排污管。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排污管直接流到污水处理厂,从源头上减少了河涌污水。”
系统整治??“过去养塘虱,如今养锦鲤”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留意到,与双岗涌相连的还有3个鱼塘。在夏日的微风中,鱼塘里莲叶田田,美人蕉摇曳生姿,恬静的田园风光与一旁热闹非凡的龙舟探亲活动相映成趣。
“在开展河涌整治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双岗涌周边的小微水体治理,尤其是城中村鱼塘治理。”谢鸿滨介绍,广州城中村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村里会有一个鱼塘,然而密集的人口,导致污水量增加,再加之长期污水无序排放,使污水直排鱼塘,久而久之让原本给居民带来好意头的鱼塘逐渐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化粪池”。
“河涌和鱼塘本来就是一体。水塘与双岗涌连通,形成流域整体水系,水塘污水流入双岗涌造成污染,严重影响河涌水质。”说到为什么会针对小微水体进行整治,谢鸿滨解释道。
将小微水体治理纳入双岗涌的整体整治方案当中,黄埔区采用“先控源截污,再清淤疏浚,后生态修复”的建设模式,对红山街双沙社区双岗村3个水塘进行整治,整治面积约13793平方米。
鱼塘本身在村里就属于低洼位置,对收集雨污水可以说是一个自带的独特条件。利用鱼塘的这个特点,双岗村通过截污管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至截污管网,铺设DN500污水管网约2080米,确保鱼塘周边生活污水不直排鱼塘(河涌),污染水体。
“截污之后清淤,将过去堆积如山的鱼塘黑臭底泥清除,整个鱼塘看起来也宽阔了不少。”双岗村还对3个鱼塘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采用“食藻虫引导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种植四季常绿矮型苦草约6565平方米,睡莲约100株,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若干。利用食藻虫、沉水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实现水体生态修复,解决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抵御外源污染,构建长效自净生态系统,改善水质。
如今的鱼塘经过整治已经大变样,池塘边的空地又成为居民聚集聊天、散步休闲的场所。“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前鱼塘里养的是塘虱,现在的鱼塘可以养锦鲤。不久前,还有村民跟我说买了1000尾锦鲤回来饲养。”谢鸿滨笑着说道。
■延伸
小微水体
治理经验
值得推广
“广州农村里鱼塘众多,近年来也出现不少黑臭问题,成为影响全市水环境的一大因素。”广州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黄埔区双岗涌将小微水体纳入的河涌整体治理方案的经验值得在全市推广。
近日,广州市河长办印发了《广州市小微水体整治工作方案》,广州治水工作进一步向小微水体延伸,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到2020年底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小微水体“三无”(污水无直排、水面无垃圾、水质无黑臭)目标。
根据水务部门今年4月的初步摸查,全市鱼塘、小湖泊、小山塘、边沟边渠等一般小微水体共有3570宗。“这些小微水体和全市各大河涌多多少少有着互通互联的关系。也就是说,不把小微水体治理好,即使河涌治好了,还是会受到来自周边小微水体的污染,这就需要在治理河涌的时候通盘考虑。”有环保公益人士表示。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同水体甚至是同一条河不同河段的治理都是割裂的,实际上这样很不利于河涌的整体整治。”该环保公益人士认为,治水是一个系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应该将流域面积内的水体、建筑、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河流档案
双岗涌位于双岗村和沙浦村附近,分为主涌、支涌和沙浦支涌,主涌发源于文冲街状元山,支涌在白沙市汇入主涌,转向南汇入珠江。双岗涌全长2.29公里,集水面积为4.6平方公里,其中广深公路以北为低丘地区,以南为冲积平原。
新闻推荐
该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大沙东路10、12号,出租面积15,564m2(以产权证记载为准)。按多功能商业楼设计,总建筑面积15,564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