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龙舟文化的现实意义 曾洋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一支由70后、80后龙舟发烧友组成的“寻龙小组”在圈内活跃起来。“寻龙小组”成员们来自增城、黄埔等地,以寻找散落乡村的“龙舟印记”为己任,通过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视频直播等方式,记录和展现龙舟文化。在过去的9年里,“寻龙小组”探访了上百个至今仍传承着龙舟传统的村庄,搜集、整理了大量时下龙舟文化的第一手资料(见本报6月11日第3版)。
每到端午节,江上的龙舟与粽子都成为广东人过节的重头戏。与粽子这种小吃比起来,划龙舟无疑具有更强的现场感。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每年的划龙舟活动,都会调动更多的族人,大家同舟共济,不用在意名次输赢。无论大人小孩,都可以参与进来,青壮年负责划桨,妇女小孩负责鼓掌。一艘龙舟承载着全村人的朴素感情。
尽管与内地许多地方比起来,广东的龙舟文化依然兴盛。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龙舟这些传统文化项目的确呈现衰微之势。广州核心城区某些村的龙舟甚至已无藏身之地,只得暂居他处,到了端午节前才被“请”回本村。在增城,自宋朝以来即有赛龙舟,除江面开阔的地利外,政府对这一项目的保护以及民间的热情,也让龙舟文化在增城发扬光大。
2010年亚运会的龙舟赛场选在增城,让增城人的龙舟情结更加浓厚。如何保护龙舟文化,并创造性地传承龙舟精神,成为新一代增城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增城人与周边一些区、市的热心人士一起,开始挖掘整理东江的龙舟资料,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龙舟文化,同时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忆。
时至今日,传统文化项目越来越少,而龙舟却能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越来越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保护传统文化不应是一句口号,它必须紧紧结合时代发展脉络。龙舟文化发展至今,既能与体育竞技相结合,又能团结族人凝聚人心,同时也代表了某种向先人致敬的元素。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坚守,不仅要坚守,还要将其发扬光大。“寻龙小组”所做的工作,其意义正在于此。
新闻推荐
小楼镇约场村建设水耕蔬菜种植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绿垠水耕蔬菜基地工人在采摘蔬菜(资料图片)。走进小楼镇北部的约场村,一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绿垠水耕蔬菜种植基地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