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看病”贵在多方共赢

信息时报 2018-06-13 01:19

市民论坛

近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广州花都区联合召开全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推进现场会,会上表示,将在全省推广基层医改的“花都模式”。2008年5月,花都区开展“一元钱看病”试点——村民在村卫生站看病拿药,每次只出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药品及诊疗费全免。

医疗保障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农村基层突出表现为缺乏好医生、好技术、好药物、好服务。因此,许多患者会选择往城市跑,基层“看病难”加剧了“看病贵”。花都区“一元钱看病”,不但有效解决了“看病贵”,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一定保障,其成功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

基层医疗机构的困境,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人与钱。因为相对而言,基层医疗机构病人少、医院收入少、医务工作者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医务工作者下基层;因为优秀人才难得,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上不去,技术不行当然留不住病人。

打破怪圈,资金保障是重要抓手,这一手棋下对了,全盘棋就活了。花都区人社部门将签约参保人的年度总费用打包给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结余部分归集团留用。支付制度变革,将传统的“直报直销”改为“结余留用”,必将激发县乡建立一体化医疗集团、医联体合理诊疗、主动控费的内在动力。因为,去掉必须要花费的药品、医疗设施等非人力的支出之后,剩下的钱就可以成为集团员工的薪酬了。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医疗集团当然会尽可能内部挖潜,从服务中要效益。

有钱好办事,钱到位了,再在人才机制、分配机制上面做文章就容易多了。2018年,花都区将村医编制全部并入镇卫生院编制管理,由区统一招聘,镇卫生院统一日常管理、统一调配使用、统一发展平台、统一职称晋升渠道。更重要的是,区、镇、村三级人才还实现了双向流动。收入方面,去年起,取消“收支两条线”的补偿方式,并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鼓励乡医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医生的干劲有了;收入可观了、职称晋升渠道通了。这样,就实现了医生、患者与社会效益的多赢。

基层医疗体制改革,从建设“医联体”、全面推进分级诊疗着手,让群众“小病在社区、大病才去大医院”是一条日渐成型之路。走好这条路,一方面要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保障财政投入和医保支出不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仍能激发基层医疗机构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强调以“人”为本——把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当作医改的重中之重,把人才工程当作医改大工程,让基层医务工作者有赚头、有奔头。实践一再证明,医改不改“人”,就搞不下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一切都好说。

◎连海平 媒体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