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霾 治水植绿 西安古城越来越宜居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西安市持续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坚持铁腕治霾,努力治水、植绿,让西安成为越来越宜居的城市。
“拔烟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如果不是拆除了燃煤锅炉,我现在每天还在烟熏火燎中工作。哪能像现在这么滋润”。干了15年锅炉工的郑亚民说,自己目前才有了一个正常的工作环境。
2017年3月,郑亚民所在的西京学院拆除了最后2台燃煤锅炉,之后搬到了新锅炉房。郑亚民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上班必须得戴口罩。回到家脱了鞋,脚都是黑的,吐口痰也是黑的。”现在变成了燃气锅炉,再也不用上煤、清理煤渣了,除了干净之外,劳动强度也小了许多。
对学校燃煤锅炉的拆除,西京学院综合保障班组长张可实也有话说:“往小了说,工人的工作环境好了,2.5万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改善了;往大了说,我们也为西安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作了一点点贡献。尽管燃气费用比燃煤要高一些,但换来的是头顶的蓝天白云。”
西京学院是2017年西安燃煤锅炉拆改的单位之一,他们的感受也说出了西安多数燃煤企业的心声。他们从最初的观望、不理解到支持拆除,经历了西安市委、市政府对燃煤锅炉拆改的重视和决心;经历了西安各部门、各区县铁腕治霾的毅力和耐心。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2017年以来,广州市共拆除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921台,完成年度任务636台的144.8%;拆除0.5蒸吨以下小燃煤设施926台,完成年度任务749台的123.6%。
“2017年"拔烟囱"力度之大,是近年来没有的。”西安市环保局局长陈松林告诉记者,从拆除数量上说是最多的,从完成时间上说是最早的,当然贡献也是最大的,可削减煤炭年使用量约69.3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9427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2038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5804.4吨。
西安悄悄改变了植绿思路
“印象中,西安的冬天特别萧条。但这次回来,虽然天气寒冷,但街头绿意犹在。公园、广场不仅绿树挺拔,还有许多养眼的绿化造型。”在日本留学10年,刚刚回到家乡西安的于华告诉记者。
于华的感受和西安百姓的感受是一样的,那就是,西安越来越绿了,越来越美了,越来越像一座南方城市。他们不知道的是,西安市委、市政府悄悄改变了植绿思路。
2017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打破条件限制,按照“四季常绿、一路一景”的绿化工作思路,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高铁线路、绕城公路、通景公路等五路两侧栽植适合西部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的高大乔木、常绿树木,打造“一路一景”的城市绿化体系。未来3年,西安市城区“五路”两侧将增绿1731万平方米,相当于增加1300多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小的绿量。
针对老城区,西安还大力推行城市立体绿化建设,利用城市建筑屋顶、墙面、街道护栏、立交桥、高架桥、公交站点、停车场等建筑物形成的可绿化空间,因地制宜地开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组合箱体式绿化等。这些常绿树木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美观度,也对治污减霾起到很大的作用,让我们生活的城市空气越来越清新,环境越来越美丽。
亲水之城让西安发展有了底气
“从以前的垃圾遍野到如今的碧波荡漾,我是一点点看过来的。这样的变化,让我对西安的发展有了底气。”家住昆明池畔的张雪饶说道。
为了让更多的百姓亲水而居,2017年以来,西安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当务之急。2017年1月,西安市全面启动了河长制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了市、区、镇、村四级河长体系。
河流不同,“病状”不同,治理就不能一刀切。对此,西安开展“一河一策”,精细化治理每条河流。据悉,2017年全市共规划了223个河长制项目,主要集中在河流综合治理,抓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方面。
截至2017年,全市新增水面2007亩,湿地3858亩。昆明池、渼陂湖试验段均已建成向市民开放。灞河蓝田县城段综合提升工程、石川河阎良富平交界段综合治理工程、潏河常宁段综合治理工程、涝河天桥段综合治理工程等4个工程也在全力推进当中……西安正在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治水目标。(来源:《西安日报》)
新闻推荐
“健走未来,为爱不止步”融创广深区域广州站日前在海心沙举行。来自融创的业主、准业主、媒体与社会跑团,共计1500余名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