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坚持巡涌 他们希望驷马涌不再“吊盐水” 解密广州“最牛”街坊护水队
驷马涌上的系列曝气装置。
“乐行驷马涌”每周三都会组织巡涌活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乐行驷马涌”每次巡涌都会进行详细的记录。
每个星期三,人称“慕容叔”的慕容燊林和他创建的“乐行驷马涌”民间护水团队都会出去巡涌。他们风雨无阻,不放过任何一个发现的污染源;他们搭建沟通桥梁,河涌烧烤摊占道经营问题迎刃而解;他们犹如燎原的星火,吸引河涌周边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护水环保活动中来。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在被列入广州首批重点整治的35条黑臭河涌之后,驷马涌这条黑臭了多年的河涌,岸边景观和水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间,驷马涌实施了5项整治工程,投资约3344万元。
在当地政府部门看来,慕容叔的团队在治水过程中功不可没:涌边的垃圾站迁移、整治乱停乱放、岸边绿化、发现暗藏污染源等工作,都离不开慕容叔团队的支持。这群街坊则希望能继续尽自己一份力,让驷马涌摆脱对曝气装置等治水项目的依赖,不再“吊盐水”,真正实现永久的活水循环。
广州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民间河长已逐渐成为河涌治理一只不可或缺的队伍。“乐行驷马涌”这样的街坊护水队是如何运作的?驷马涌的经验能否复制?广州民间河长的意见和建议能否成为治水决策中的考虑因素?记者试图在走访中找到答案。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黄颖川工作室出品
河湖档案
驷马涌
驷马涌源于白云山景泰坑南侧,流经桂花岗、流花湖、彩虹桥等地,在澳口流入珠江西航道,全长6.75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流域已改为暗渠,荔湾路彩虹桥是驷马涌的暗渠终点,也是明涌起点。驷马涌明涌段从彩虹桥上游截污闸至下游内环路出珠江暗涵,总长2.32公里,河涌平均宽度为15米,平均水深1米。这条涌兼具景观河涌和蓄洪排涝功能,上游暗渠清污困难,而驷马涌荔湾段沿线居住人口就有20万人,河涌黑臭问题曾困扰涌边居民数十年。
1民间护水队自发巡查河涌
5月30日,为躲避火辣的夏日,“乐行驷马涌”队员们同意比往常提早1小时集中,上午8点,荔湾区彩虹广场,12位队员带上水质监测的简易设备,出发巡涌。这样的巡河活动他们风雨无阻地坚持了5年。
从2013年4月开始,一班退休的街坊,因为对改善家园环境的热心走在一起。如今,他们中每一名队员都可以熟练地运用检测试剂和填写一份包含“水色、气味、水温、浊度、PH值、溶解氧、氨氮、COD”等项目的河涌巡查记录表。去年,广州公开招募民间河长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河长制工作,好几位民间河长就来自于“乐行驷马涌”团队。
当日上午的巡涌途中,慕容叔看到一位环卫工老李(化名)正在打捞河上垃圾,便脱离了队伍,几步小跑灵巧地跳到涌边栏杆旁,往河上递出一支烟,问道:“昨天河涌怎么那么臭啊?”
5年来,无论是街道里与治水相关的工作者,还是涌边小路上来往的小贩、街坊,都熟悉这个一直为驷马涌治理奔走的老人。在驷马涌上工作了7年的老李自然与他相熟。“昨天下午12时多开闸放水嘛,洞里的垃圾都冲出来了,我捞到17时多才下班。”老李缓缓将小船靠岸,接过烟后又赶紧回到河涌中间干活。
回到人行道上,慕容叔长叹一口气说:“上游的垃圾、生活污水没控制好,下游的环卫工干到死都干不完。”
让慕容叔颇感无奈的困境是,全长6.75公里的驷马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流域是暗渠,上游暗渠清污困难,难以治理。每逢暴雨天气之后的排洪开闸,污水渠箱内堆积的腐臭垃圾、生活污水、淤泥也“奔腾入涌”,涌边就又要臭上几天。
“驷马涌真正做到治理好,根本还是要控污染源。”为此,5年前开始,慕容叔和几名热心街坊一起,组建了“乐行驷马涌”民间护水团队,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最开始,我们想要反映河涌问题渠道很不通畅,我还曾经找媒体报料。”慕容叔谈起了三年前的一次“红河事件”。当年,接连几天暴雨之后,驷马涌环保志愿者戴广良发现,驷马涌竟一度变成了一条“红河”。“当我从阳台往外看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眼前的驷马涌变成了一条"红河"。我看过它变成灰色、黑色、绿色,但从来没有看过一条红色的驷马涌。”戴广良在博客中对变成“红河”的驷马涌如是描述。
慕容叔回忆,面对当时触目惊心的场景,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却回复说“这是正常情况”“没必要打(举报电话)”。
“我们当时听到答复,认为这样对待志愿者的敷衍态度是不可取的。”他与戴广良随后将此事反映给本地媒体及水务部门后,才查清了“红河”的源头工地,该工地也因此受到了严厉处罚。“这件事情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原来民间的力量在治理河涌中是能够带来直接治理成果的。”
2忠诚的守护者燎原的星火
“我们当时想,如果能够把河长们拉进一个微信群,志愿者们巡涌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在群内直接沟通就好了。”慕容叔说,目前这个设想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民间河长微信群,他们可以直接和各级治水部门沟通,反映巡查发现的问题及周边居民的需求。
5月下旬的广州连续几日有雨,“乐行驷马涌”的“资深”队员蔡姨发现,驷马涌闸口有疑似黄泥水流出。“我知道那是雨天开闸放水,但是很惊讶为什么出水不是黑色而是黄色的?我怀疑是不是有人趁着开闸偷排工地污水。”情况直接反馈到了街道办有关负责人那里。街道办表示,将立即跟进此事,因为黄泥水偷排是严令禁止的。
去年,驷马涌下游开始集中解决烧烤摊占道经营问题,“乐行驷马涌”也在政府与摊贩之间贡献了大量的沟通工作。“整治环境其实不能搞"一刀切",执法部门下令严禁占道经营烧烤,同时在铁路附近规划了一片区域引导摊贩们迁移过去,这样既能解决涌边环境问题,又能照顾市民的生计问题,”慕容叔说。
因为住在一条黑臭河涌边,热心的街坊们用坚持和实践,成为了驷马涌忠诚的守护者。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声音也越来越受到官方重视。“接下来我们还要探索,能不能和官方的河长一起联合巡涌。”截稿之前,记者了解到,6月6日,“乐行驷马涌”携手彩虹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简称“彩虹街家综”)、街道办治水部门、环保公益社团广州市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等多方组织了一场冒雨联合巡涌活动。6月7日,他们又冒雨前往金沙洲沙贝涌检测涌水,并且将沿岸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治水部门。
在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的有关负责人看来,驷马涌水质及周边环境的改善,像慕容叔这样的热心市民功不可没。犹如燎原的星火,“乐行驷马涌”义工队伍不断壮大,河涌周边居民环保意识也逐渐加强,环保社团也一直尽力支持街坊开展各种护水环保活动。
“乐行驷马涌”能够坚持巡涌5年,也与街道社工的有力组织分不开。在街坊与街道管理者之间,彩虹家综的专业社工成为一座桥梁,目前巡涌队的检测试剂也是由彩虹街家综提供。在最近的一次座谈会上,彩虹街道办、“乐行驷马涌”和彩虹家综三方达成共识,制定了一份《“乐行驷马涌”社区专案沟通机制》,明确团队沟通机制、合作方沟通机制和职能部门沟通机制。
去年,广州市首批民间小河长也在驷马涌畔“诞生”了。汇龙小学的校门正对着驷马涌,校门口的广州市河长制公示牌(荔湾区)上清晰印着14位民间小河长的名字以及他们的职责。公示牌一侧还张贴了一张记录着4位民间小河长在69天中对驷马涌水环境进行调查成果的手抄报。“我体会到环境对人们的影响非常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坚决制止。”民间小河长写道。
3希望驷马涌不再“吊盐水”
“乐行驷马涌”的“资深”队员蔡姨在驷马涌边住了近30年,也义务参加了巡涌活动5年,她见证了这条河涌由清到浊,再改善到如今的不黑不臭。驷马涌水质已经不错了,但是能不能长期保持下去?能不能变得更好?
记者跟随巡涌时看到,在驷马涌彩虹桥到冼家庄段的河面上,有数十个整齐排列的“泉眼”,每隔十余米还有一个浮在水面上的“喷泉”。经慕容叔解释,这些都是去年政府新设置的曝气装置,有助于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水质和消除水体黑臭现象。这些装置也就是他所说的“吊盐水”。
附近居民明显感受到,在增设系列曝气装置之后,驷马涌每次因为溢流口排污、开闸泄洪之后,可以在3-4天实现不黑不臭,以往可能需要1周以上。但大家担心的是,一旦所有曝气装置“收工”,驷马涌仍旧是一条“死涌”。
根据涌边立着的一张“驷马涌黑臭整治作战图”公告显示,2017年底开始,该涌整治工程共有5个项目,总投资3344万元。其中,这些曝气装置属于生态修复工程,投资506万元,服务期为三年。换言之,驷马涌每天大概要吊4600元的“盐水”来维持不黑不臭。“这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在慕容叔心中,驷马涌治水还可以更好。他告诉记者,广州在新一轮治理中可能考虑将部分“断头涌”打通形成活水循环,而荔湾区民间河长目前的人手还无法覆盖这些河涌,还需要加快培育街坊护水力量。
彩虹街城管科刘先生认为,驷马涌上游的暗渠较多,污染控源困难,所有的难题汇聚到下游来,目前的生态修复、一体化污水处理等工程能够发挥起快速控制和缓解污染情况的作用。驷马涌若要实现长久的清亮,就必须放在全市统一治理的体系下来解决。
刘先生表示,近年来,驷马涌边的垃圾站迁移、整治乱停乱放、岸边绿化等工作推动中,慕容叔的团队在协调街坊意见方面帮助很大。他介绍,目前居委河长是每天巡查、街道河长每周两次巡查。他们希望能与民间河长不断加强良性互动,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纵深
驷马涌经验
如何复制?
民间河长期盼
“三无”变“三有”
“民间河长已逐渐成为河涌治理一只不可或缺的队伍,他们充满热情,充满对家乡河流的热爱,不计酬劳地付出,为广州河涌治理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认为,民间河长的经验要不断推广,切实为广州河涌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广州,民间河长运作情况如何?驷马涌的经验能否复制呢?民间河长的意见如何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决策呢?
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了解到,除了“乐行驷马涌”,由车陂街道组织流域内的社区退休人士组成的车陂涌“一水同舟、守望相助”民间河长志愿队伍,从化区利用民间徒步组织人士组成的民间河长队伍,都各具特色、各有成效。目前,全市各区都成立了民间河长队伍,民间河长组织会和官方河长共建微信群用以沟通巡涌问题,但是履职情况不一。
今年5月,广州市河长办又主动向社会公布了152条河涌的基本情况,接受群众的举报和监督。根据计划,这152条黑臭河涌要在2020年前消除黑臭。广州市新生活环保促进会负责人表示,河涌治理很难单靠一两个部门去推动改善,而且治水过程中河涌情况容易反复。“一涌一策”的制定过程中,了解清楚涌边的街坊需求非常重要。“河涌在城市中需要承担的功能不同,街坊对河涌治理也是各有倾向,希望公众参与能真正成为广州治水中重要的推动力量。”
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公益代言人韩志鹏也是白云区石井河的民间河长。在他看来,民间河长是官方倡导建立起的公众参与河长办工作的方式,但是目前正面临着“三无”情况。
“一无指引培训,民间河长队伍是初步建立起来了,但是至今全市层面没有组织过一次培训,所以政府应当给民间河长赋能;二无工作条件,民间河长有时在巡涌监督时是要冒风险的,去到问题现场,别人反过来质问一句,"你是谁?你凭什么管?",这就需要政府给民间河长赋权;三无基本保障,不少巡涌队员年纪偏长,是不是应当给他们提供一些户外活动的意外保险等基本保障,我认为同样应当引起重视。”韩志鹏说。
韩志鹏认为,民间河长需要实现“三无”到“三有”,同时基层治水相关部门要摆正心态积极合作,才能真正在广州河涌治理中发挥好民间河长的作用。
策划/统筹:黄颖川刘怀宇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江珊
黄舒旻刘怀宇
摄影:江珊黄舒旻(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大江潮》演出现场。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摄南方日报讯(记者/周豫通讯员/陈亮)大型交响组歌《大江潮》音乐会于6月7日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