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岭南画派后裔的文化寻根之旅
6月9日,一场独具意义的画展“回家——岭南画派港澳台及海外画家联展”在高剑父纪念馆开幕,48位艺术家的百余件中国画作品将一直展览到6月28日。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告诉信息时报记者:“岭南画派是海外传播力量最强的中国画派,在港澳台地区及美洲、澳洲、东南亚地区,一直活跃着一批传承自岭南画派的优秀画家,他们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度,默默地传承和推广着中华传统文化,"回家"展览的举办,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体现,有益于岭南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扬,增强民族自信,体现祖国温暖,共同参与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伟大复兴。”
他们是谁?岭南画派海外影响深远
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及岭南画派二代弟子赵少昂、杨善深、关山月等在香港、澳门或讲学授徒,或开办画展,或举办画会,影响巨大,辐射至东南亚地区;而其二代弟子赵少昂、司徒奇等又将岭南画派的薪火传至北美地区。时至今日,岭南画派已成为海外影响力最大的中国画派,不但拥有众多优秀的画家传承,而且有为数不少的画会组织,在当地社会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12年前,画家云山刘在美国纽约结识了纽约诗画琴棋会董事长岑灼槐和会长梅振才,以及美国岭南画会会长伍芳园和副会长伍名峰。他们生活在海外多年,通过教学与创作,在海外传播和弘扬岭南画派与中华文化艺术。以此为契机,云山刘得知了温哥华、多伦多、旧金山、澳洲、香港、澳门、台湾等城市和地区的岭南画派画家们。“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港、澳、台、海外岭南画派画家人数如此众多,同时,在这些画家的画作里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岭南画派样式。”云山刘萌生了组织这些画家回到岭南画派的发源地广州举办画展的想法。
2017年底,机缘来临,云山刘来到高剑父纪念馆看展览,参观了原样迁移到原址大楼顶部的春睡画院,并认识了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于是,联络港、澳、台、海外岭南画派弟子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划者之一,云山刘介绍说:“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不能忘记我们文化的根。原本我们是想举办一个20人左右的画展,但是在联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画家知道了这件事,都非常踊跃地想要参加,最后人数一扩再扩,达到了48人之多。”
这些参展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力都颇为突出。如当代中国画领域代表画家之一、被称为当今台湾画坛第一人的欧豪年教授,17岁师从岭南画派大家赵少昂,1993年荣膺法国国家美术学会巴黎大宫博物馆双年展特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都举办过个人展。如澳大利亚著名华人画家林伯樨先生,师从岭南画派大师梁少航及赵少昂,是唯一一位获授“澳洲联邦建制百周年成就贡献勋章”的华裔画家,现为澳大利亚全国美展委员会主席、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澳洲联合会主席、澳洲岭南画会会长。又如现任美国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美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顾问蔡楚夫先生,众所周知他是一位著名的油画家,却不知他师从丁衍庸、杨善深,五十多年来,在中国画方面也造诣颇深。
不只是画展,更是家国情感盛宴
“是"回家"这个名字吸引了这些画家。”李琰对于本次展览的策划与实施,甚为感慨。他说,作为依托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春睡画院旧址的高剑父纪念馆,虽然堪称岭南画派的祖庭,但其规模和实力,完全不足以承担如此规模和水准的展览;但是我们倾力而为,只因被海外艺术家“回家”之心深深感动。
高剑父先生之子高励节为了这次展览,多次亲自指导。高励节告诉李琰,广州解放时,高剑父先生在澳门养病,心心念念想要回内地。1950年他曾给何香凝先生写信,表达希望回到家乡,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心愿,但因身体问题未能成行。“那封信发出半年后他就病逝了,留下了最后的遗憾。得知这个展览,我父亲九泉之下一定很高兴。”高励节说。
从开始策划,消息一出,欧豪年先生专程为此回到高剑父纪念馆题写展名,下车后的第一句话是:“我回家来了”。香港逸峰书画会会长何永祥先生激动地说:“回到高馆,可以追忆岭南画派过往段段历史,真有认祖归宗,回家的感觉,这不单是一个展览会,而是一群流散了的人,今日有家可回的大日子。”台湾学者、画家胡九蝉说:“高馆的"回家"活动让整个民族凝聚在一起了,想必这是高老先生的最大心愿。”
“更有海外岭南画派画家一位后人,哭泣着联系我们,希望父亲的遗作能参展,以独特的形式实现父亲"回家"的临终遗言。”高剑父纪念馆馆长助理马漫漫告诉记者,展览筹备期间的几个月中,有十几位画家千里迢迢亲自赶来送作品,每天都有许多电话辗转而来,询问能为展览帮上什么忙,其中有的画家已经年逾七旬。“我回家来了”,是他们看到高剑父纪念馆之后不约而同的表达,在他们看来,世界再大,大不过情怀,不管走了多远,岭南都是他们文化的根。正如云山刘所说,“海外的岭南画家们有个显著的共性,就是家国之心特别强,这次的"回家"展,表面看来是向家乡父老的汇报,其实是在渴望回到我们精神上的家园。”
为了突出本次展览的“文化寻根”意义,这次展览的内容从作品到相关活动细节,都围绕着家来设计和实施。比如为艺术家们送上由黑陶非遗传承人创作的“回家”笔筒和以广绣和陶土制作的锦囊手信、参观南粤先贤馆、十香园“向先贤致敬”等,无一不是围绕着家国情感进行设计。陈永锵先生说:“其实这次展览的真正意义并不关乎岭南画派,而是归来还是看家山的家国情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弘扬高剑父先生的“艺术要民众化,民众要艺术化”精神,高剑父纪念馆在越秀区北京路文化旅游核心区的支持下,在北京路举办“回家,约在北京路——纪念高剑父诞辰139周年高剑父诗词抄录活动”,来自海内外的书画家现场抄录139米书法长卷。广州北京路被誉为“中国第一条千年古道”,是广州城历史文化的DNA所在,是广府文化之源、根之所系。这一活动,选择在北京路举办,有了独特的意味。
(下转A12版)
新闻推荐
“中国屋檐下——中国古代建筑明器展”4月26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展,本展览由河南博物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广州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