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奇妙事 他们来演绎

南方都市报 2018-06-12 02:48

张林在拍摄故宫的花。

故宫团队合照。

花与故宫,新一轮的故宫“私照”美图再度成为粉丝们的屏保收藏。来自故宫的这些美图、这些暖暖的文物新感觉来自故宫新媒体团队。他们作品出名、工作量大,但自己并不高光,宛如一只温柔的手,帮国人更轻易地翻开尘封历史的薄纱。

去年12月中旬,广州颁出的“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奖项里面“杰出团队”获得者就是故宫新媒体运营团队。

2014年1月1日,故宫开通了官方微信账号“微故宫(weigugong)”,打出“微(信)服(务)私访”的口号,以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数字服务为出发点,开辟“看一看”、“逛一逛”、“聚一聚”栏目,从故宫新闻讯息推送、参观导览和观众互动等方面提供贴身、贴心的服务。目前已有粉丝近60万,多条推送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最高达到64万。之后,故宫微信团队将新浪、腾讯、人民网三个微博账号进行了梳理整合,将“微故宫”扩展为故宫官方社交媒体平台,打造成新媒体时代故宫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团队目前三个微博账号共计拥有超过800万粉丝,传播力和影响力快速增长。其中新浪微博作为旗舰账号,短短4年间,粉丝从120万迅速增长到428万,月增长量超过5万人,#爱上这座城#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9亿。新浪账号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十大政务微博”称号,2017年持续位居新浪微博政务风云榜文化类榜首。

故宫传媒人

10个人的团队,领军人物是郭珽。她工作15年了,她长得一点都不学究,一眼看上去更像CBD区域里面的白领,知性沉稳,讲话的语速不见急促,极少运用华丽的形容词,更不会用高亢声调。

“我们团队大部分都是工作了10年、8年这样子的,所以我们是比较了解故宫的。去年刚校招进来两个大学毕业生,一下子把平均年龄拉低了1岁多,现在是31.6岁。不算老,也并不很年轻。”

郭珽把团队定义为“传媒”,就是说要把这个故宫文化,用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故事讲述出来,传播给大众。

目前新媒体团队有9款App,这9款App都不一样,团队想从一个小的切入口来介绍故宫,比如说这类画怎么欣赏、这件文物应该怎么看,想从这样的细节让更多的人了解故宫,了解故宫的东西。包括每日故宫、故宫展览、故宫社区(App)就是从比较小的点切入宫里面比较大的面上。

传统文化

新媒体团队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话题,这里面包含了传统文化,传播率爆灯的二十四节气图(以故宫景物和元素制作图片编写文字)。“中国农历节气向联合国申遗的时候,申办单位后来对我们说,‘早知故宫有这么棒的图,就该和你们合作了。\’”

同样是讲气候,故宫新媒体也可以有另外一套思路。比如:春日话明媚,用很接近大众生活的方式来让大家了解这个文化。他们希望观众先有个了解,再往下去深入。“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步。”郭珽说。团队出品,用一些比较温暖的图、花、鸟、猫来告诉大家故宫是很温暖的一座城,最火的话题“爱上这座紫禁城”已经累积有9亿(阅读、点击),团队做到了第一步让大家先爱上这座城,“只有先爱上才会去了解。”郭珽再补充说。

团队在微信上推书画类文物,近段时间慢慢多了起来。他们认为读者的文化积累需要一个过程,书画类更适合在培育和积累有一定基础时候才慢慢放大。比如说瓷器,它是一种比较好分辨形状的物体,读者只需要知道它是什么材质、什么釉色、哪里产的、哪个年代的就可以了。“先培养兴趣,越互动越可以深入,这样粉丝们才容易继续‘通关\’呢。”郭珽说。

广东“粉丝”

故宫团队,在广州获奖,意不意外?还真不是意外!“我们最多的粉丝群体(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是在广东,我们的后台数据(柱状图)显示粉丝最多的地方是广东,其次才是北京,所以说这种公众文化不分地域。”郭珽说当第一次知道新媒体粉丝最多是来自广东,作为北京人的她着实有点小意外了。

故宫的新媒体平台在东南部沿海城市的粉丝也十分多,团队认为是因为经过故宫博物院各个环节的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渠道做到了文化宣传没有地域的限制。很多网友给团队后台留言:“很羡慕北京人民啊,希望你们可以多更新,让我们看到,我们非常爱故宫,你们多更新App、展览什么的……”对于广东粉丝的这个第一,郭珽觉得:“可能因为广东更开放更时尚、更愿意以互联网的方式去了解东西;确实,是移动互联时代来了之后大家了解的方式会越来越方便,我个人觉得是这样……”

显然,广东人对故宫各种“号”的热捧原因仍然是个谜,但故宫团队更希望这个谜一样的流量能够持续并不断扩大。其实除了广东,故宫也会网其他地区的爱好者做“深粉”:每年港、澳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分批去故宫实习,已成常态化保持多年,他们都是带动文化的活跃因子。

版权

南都记者在微信搜索,键入“故宫”,搜索结果与故宫有关的有大量的账号。包括了吃×玩乐、××攻略、××书画编辑室、××珍赏、××考古、××文创等等与多个类别、似与故宫拉上关系的账号名称;其中很多更冠以“官方”等备注文字;也有部分用上了故宫“宫”字主体的经典的红色LOGO作为微信公号的“头像”。

但故宫新媒体团队唯一运营的官方账号有且只有一个:微故宫。对于版权被新媒体环境下的被盗用现象,新媒体团队相当遗憾。“故宫的图,被盗(用)得满天飞……没办法!”郭珽说。

2016年,新媒体团队发出了一份声明,想使用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美图时,请先阅读故宫的声明。总而言之:“个人非商业用途,欢迎下载;其他用途,请联系我!”

故宫数据

微博:三个账号共计800万粉丝

微信:60万粉丝,最高单篇阅读量85万

App:不同类型有9个

项目:每年完成大小新媒体项目数以百计

团队:只有10个人,平均年龄31.6岁

宫中那块“小鲜肉”

张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高材生毕业,2014年成为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新媒体团队的一员。作为老员工眼中的“小鲜肉”角色,四年下来,从未褪去。作为故宫博物院社交平台的负责人,30岁的张林已经是广大“故宫粉”的大明星。

几年前,刚“进宫”时候的他,最基础的工作是走在故宫各处负责按下快门。几年后,故宫因为图片而重新进入了人们日常视野。正是张林的作品,把以往故宫有点躲于高院深墙后的神秘,以美得令人惊叹的角度带回现实,在网友心目中塑造了更亲切的故宫。“爱上故宫的摄影师”这句时常出现于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评论的标签,说的正是张林。在新媒体团队中,张林是个子最高的一个,但也几乎是让人感觉最腼腆的一个。江南水乡,绍兴老家来的孩子,自带着秀气光环。而且呢,用团队女性们的话,“他是外形、性格、说话都暖的男纸!简直是人见人爱。”但即便现实中秀气外露,他仍然秉承着新媒体团队的原则,“去小编化”,就算是个明星也要尽量地减低个人化的包装,始终保持着整个团队统一的调子。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任磊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5月广州车牌竞价 个人均价44225元

南都讯记者蒋臻昨日,2018年5月广州市中小客车增量指标竞价情况出炉。个人车牌成交均价44225元,单位车牌成交均价68498元,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