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家玩意”到“中国代表” 掐丝珐琅收藏初探

羊城晚报 2018-05-22 04:41

中国掐丝珐琅 熊氏收藏品

常伟

熊松涛

中国掐丝珐琅 熊氏收藏品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图/受访者提供

为何有着“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之誉的掐丝珐琅,在收藏拍卖市场上,热度无法与瓷器相比?尽管早已出现过亿元的拍品,但目前收藏现状如何?

作为“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的掐丝珐琅,根植盛行于北方,与南方的广东珐琅,形成了中国珐琅各具特色的两大派别。继本报上一期报道了广东珐琅的发展收藏现状后,我们来看看曾是“皇家玩意”以及“创汇明星”,如今又常代表中国工艺作为“国礼”的掐丝珐琅,又有何新动向。

艺术价值 帝王宝藏成“中国元素”代表

收藏界有一句俗话:“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所说景泰蓝,就是常常作为中国国礼赠送外国元首的掐丝珐琅。

人们所熟知的景泰蓝,其实是铜胎掐丝珐琅,是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再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对珐琅有长期研究的日內瓦钟表大奖赛首位中国评委、北京收藏家协会相机钟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常伟,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景泰蓝滥觞于明代,成熟于清代。以前多为宫廷内御用或御玩,到现在,仍然受到中国藏家的追捧。

采访进行时,正在瑞士日内瓦参加拍卖会的常伟向记者感叹,一枚播威珐琅怀表在拍卖会上以5万瑞郎的价格被一位国内收藏家拍下:“此表是播威兄弟在伦敦制造的表款,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中国市场对于珐琅的热衷。同场我也看到一款DIMIER制造的百花珐琅表,但是竞拍激烈未能如愿收入。不免感叹,以播威为坐标的中国市场表,从广州进入中国,已经过去200年,但是珐琅魅力不减,国人对珐琅的热情如今更加高涨。”

羊城晚报:清宫皇帝的爱玩收藏里,掐丝珐琅有怎样的地位?

常伟:掐丝珐琅是帝王的工艺,掐丝珐琅器也是帝王的宝藏,其地位完全属于宫廷独有的。这类作品还是以陈设器为主,比如掐丝珐琅荷花缸钟,寓意美好,被放在宫廷起居处计时。

羊城晚报:北方的掐丝珐琅与南方的广东珐琅,以及欧洲画珐琅相比,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常伟:掐丝珐琅由于吸收宫廷工艺,所以具有大气沉稳的风格,以湖蓝为基色的传统也非常明显,尤其掐丝工艺特色,与微绘珐琅和雕刻珐琅相比,质感不同,艺术表现力也不一样。

告别“景泰滥”的景泰蓝,如何鉴别?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明代在宫廷内的御用监设立制作景泰蓝的作坊。到了清朝,造办处中设置了“珐琅作”,制造宫廷专用器皿。乾隆时期,造办处更是突破了一般瓶壶碗盘之类范围,将珐琅器制作扩大到家具上。鸦片战争后,这种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引发争购。后经若干年发展,这种北京传统工艺,就成了“中国特色工艺”的一种代表,频频出现于如APEC等国际会议上,作为代表中国的“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不过据家族三代从事收藏与制造掐丝珐琅的熊氏珐琅第三代掌门人熊松涛介绍,现在的掐丝珐琅作品,已不限于铜胎,而是以金胎银胎掐丝更多。熊松涛家中收藏了包括中国掐丝珐琅、日本七宝烧以及欧洲画珐琅等藏品。由于爷爷就是清宫造办处景泰蓝工匠,1969年响应政府出口创汇的号召,设厂恢复了景泰蓝工艺品的制作。到了熊松涛这一代,除了继续将景泰蓝传统工艺传承下去,也加入了更多釉料、造型上的创新。2012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熊松涛一款“蝶恋花”掐丝珐琅表盘,首次上拍就拍出了80万元人民币。

羊城晚报:现代“景泰蓝”曾多次作为中国“国礼”,但历史上也曾经有过“景泰滥”时代。如何鉴别这掐丝珐琅上的工艺水平是否达到收藏级?

常伟:丝线要细腻,图案要美观,打磨也要光泽平滑,原料还要天然矿物,这些组合在一起才值得收藏。

熊松涛:在我们行业里,“将就”与“讲究”是两个结果。曾经的“景泰滥”,是一些小作坊可能每道工序都不讲究,比如制胎、掐丝、点蓝、打磨,都没有细致做到位。现在这种小作坊基本都淘汰了。留存下来的是每道工序都要讲究的大师作品,才能多次作为国礼代表中国工艺。

羊城晚报:现在应用于首饰、腕表、生活器皿等的掐丝珐琅,以及跟随航天器上太空的掐丝珐琅,与当初从宫廷造办处流传下来的掐丝珐琅技艺,有何不同?

熊松涛:其实现在工艺与传统的步骤基本还是相同的,只是细节上做了很多新的改进。比如说制胎,我们现在是做的基本是金胎或银胎而非铜胎;镶的掐丝也比较细致,丝变细后才能表现更多的内容。釉方面,我们增加了很多宝石釉,比如说青金石、绿松石、玛瑙孔雀石。在打磨上也有无痕打磨的新工艺。

珐琅上太空也是首次,当时我是为神舟九号航天员佩戴的航天表上打造的掐丝珐琅表盘。珐琅或瓷器在太空的气压下,如果有气泡就容易破裂,所以我们的工艺着重是要减少气泡,把气泡做的越小越好。当时研究了大概一年多,才把这工艺做到合乎上太空标准。

收藏现状 明清传统器型仍最受欢迎

在近几年的收藏拍卖市场上,尽管珐琅与书画瓷器相比,仍然不算最热门,但也早已出现过亿拍品,当代大师如张同禄所做掐丝珐琅,也突破千万元级别。然而,景泰蓝在收藏拍卖市场上,热度却依然无法与瓷器相比。

尽管掐丝珐琅在清朝就已被西方人青睐,但来自中国的收藏家,仍然是掐丝珐琅目前的最大拥趸。国外收藏家对于传统的大件器型,如炉瓶鼎熏,也比较喜欢。

“其实掐丝珐琅最早发源应该是在波斯地区,通过从丝绸之路在元中期时传入中国,明朝时又从中国传入日本。所以说日本与中国的工艺很像。中国的工艺可能更擅长传统的掐丝工艺。微绘的工艺是在大概康熙时期以后才出现;日本的特色是七宝烧,器形相对较小。它也运用了一些掐丝工艺,但与中国不同之处是不用焊接,它的丝是用釉与胎体连接在一起的。而欧洲的珐琅,我认为强项是微绘,因为他们对油画研究是比较透彻的,他们的工艺在怀表、首饰盒上,依然卖得特别贵。喜欢的人群不一样,应该与地域文化有很大关系,价格体现也不同。”熊松涛表示,“我们现在做的掐丝珐琅腕表,尽管有许多国外顶级品牌的合作订单,但仍是国内藏家为多。而如炉瓶鼎熏这些传统的大件器型,国外的收藏家会比较喜爱。因为这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很多细节如器型造型、烧制时的把握,别人学不来。”

羊城晚报:目前在收藏市场上的行情?近几年在收藏市场上受到欢迎种类是哪些?

常伟:种类较为多元,从大到小不一而足,行情也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熊松涛:我认为现在掐丝珐琅,在整个收藏市场上相对来说还是属于比较小众,价格仍算是低谷。过去有一种说法,“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因为当时能够制作景泰蓝的人非常少,都在为皇家制造,存世量相对来说就少。所以现在的收藏品市场上,掐丝珐琅的价格虽然不低,但跟瓷器还是比不了。现在像明清两代的炉瓶鼎熏这几大类,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广泛认知度可能还是不够,跟瓷器可能还是有一定距离。

羊城晚报:明代掐丝珐琅似乎不如清代掐丝珐琅在拍卖市场上的受关注,原因为何?

常伟:景泰蓝滥觞于明代,却成熟于清代,无论在器型还是工艺方面都大有提高,所以受到青睐。

羊城晚报:在3月份的香港研讨会上,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杨勇提到掐丝珐琅的断代问题,断代问题是否一个难点?对此你对于藏家有什么建议?

常伟:因为年代跨度小,工艺又相对稳定并且只在宫廷范围传播,所以断代有一定难度也属正常。对于真品而言,器型,丝线,图案,落款都会有时代特征,需要细心揣摩。

行家教路

收藏入门Tips

羊城晚报:对于民间收藏爱好者,应从什么品类入门为宜?有何收藏入门建议?

常伟:清末开始在民间传播的景泰蓝工艺和器物,可以作为入门收藏。当奠定了鉴别能力之后,再从大器物着手。古董存世量毕竟有限,当代创新掐丝珐琅则更容易上手。

收藏鉴赏时要注意:釉料要天然的,胎体要贵金属的,丝线图案要有绘画效果,打磨要细腻平整。

受访嘉宾

常伟

日內瓦钟表大奖赛中国评委,北京收藏家协会相机钟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钟表文化学者以及鉴藏者,时计堂创办人。

熊松涛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熊氏珐琅第三代掌门人,北京市通州区景泰蓝非遗传承人。

新闻推荐

一船定姻缘 广州举行2018水上交友系列活动,18对男女牵手成功

羊城晚报讯记者李焕坤摄影报道:当五月的春风吹开所有待放的花蕾,徜徉在花海中的你是否依然在苦恼爱神之箭何时能够正中红心...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