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探索4年组建144个医联体 市民可在社区医院看“专家门诊”

新快报 2018-05-21 04:33

■南方医院太和分院揭牌,标志着白云区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取得成功。受访者供图

4月底,广州市白云区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合作共建的南方医院太和分院正式揭牌,这意味着白云区太和镇及周边的50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南方医院的专家服务,也让“医联体”这一热词再次引起市民关注。其实,广州从2014年就开始试点医联体了,医联体内,以一家三甲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基层医院为网点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分级诊疗服务。

去年,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到2020年广东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广东省将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城市的三级大型医院要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发挥引领作用。医联体在试点之初面临着基层医院承载能力不足、医联体内部结构松散的问题,那么,现在的医联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探索4年,广州各区已建立了144个医联体,市民在社区医院看“专家门诊”已成为现实。

专家通过光纤“把脉”还到基层开诊

“在没有建立医联体之前,我们和大医院并不是很熟悉,建立之后,大医院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对于医联体,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梁卫萍这样向新快报记者介绍。

在这家社区医院的放射科室里,新快报记者看到,X光医师杨灌涵为病人拍好片,系统自动传送至广医三院,并显示“已分诊”。通过远程诊断,广医三院的医生完成诊断,在系统写报告。患者在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做X光检查,效果和在广医三院做的一样。

原来,这是广医三院与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的影像诊断资源共享平台。“因为我们没有专业的诊断医生,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动出资,把光纤搭建到我们中心,点对点开展DA远程诊疗服务,从而提高我们的诊断水平。”梁卫萍说,医疗技术的共享,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一开始有街坊怀疑我们,社区医院做检查,行不行啊?慢慢地,他们知道是大医院的医生诊断,获益感大大提高。”据介绍,从2015年6月至今,该社区医院已为约3000人次进行DR远程诊断,为约300人次进行心电图远程诊断。

开展医联体工作之后,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大医院的专家就诊。每周一至周五,均有专家到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堂开诊,其中包括内分泌科、康复科、中医科、肾内科、儿科等科室的专家,至今接诊患者1万人次。医疗力量与大医院接轨,既缓解了基层医院全科医生不足的困境,居民的信任度也有明显增加。

此外,大医院还起到帮带作用,他们为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开展各类培训,提高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协助开展各类义诊活动;协助完成辖区小学体检工作。比如,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口腔医生,为了确保小学生的口腔保健质量,该社区医院与荔湾区口腔医院协调后,由后者派出专业口腔医生,为辖区2600名小学生进行口腔检查,确保和提高了体检质量。

绿色转诊让病人不再忽视“小问题”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约有1000多名患者被转诊到上级医院。“有一个读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发烧几天没退,过来检查,我们告诉家属要转诊到大医院做手术,因为扁桃体很大。家属一开始不愿意,他们认为没有多大问题,后来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家属后来跟我们说,幸亏我们叫患者去大医院,不然真的会很麻烦。”梁卫萍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样的例子不少。有一名60多岁的老人,做体检时被发现心肌梗塞,社区医院医生帮他做了转诊,他一开始不肯去,认为自己没事。“我们对老人说,你不肯去我们就打电话跟家属说。老人后来(到上级医院诊治后)也是很感激”。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建立医联体后,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有很大提升。2017年就诊人数达14万多人次,比2013年多了5万多人次。

三甲医院牵头建立医联体管委会

此前,医联体建设曾被业界质疑,认为是“虚胖型”“松散型”,医联体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分担机制,导致大医院缺乏实际动力帮助基层。实际情况如何呢?

越秀区方面向新快报记者介绍,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联体为例,该医院和省第二中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三甲医院负责牵头建立医联体管委会,并设立管委会办公室及其工作小组,办公室作为召集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医联体的运行;医联体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落实医联体各项工作任务,与上级医院共同建立医疗互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并结合医联体工作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养结合等工作,引导居民到社区首诊等。

越秀区各医联体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签订协议,在双向转诊、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基本建成运行顺畅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上转和下转病人基本能够在3个工作日内落实安排专科门诊、辅助检查或住院床位。据统计,2018年,越秀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18019例,其中上转13392例;辅助检查8625人次,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房、授课和会诊2078人次。

数据

组建医联体后 基层诊疗量增长12.46%

广州市卫计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全市50个三级公立医院,已经在11个区组建了144个医联体,覆盖了49个二级医院、296家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医联体的成立带动二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全市三级医院诊疗量同比下降3.55%,基层诊疗量增长12.46%,占全市医疗机构诊疗量比例超过三成。

据统计,2015年以来,广州市三级医院下沉基层7738人次,接受4526人次基层进修学习,在影像资源等方面做到上下资源贯通。

随着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提升、药品目录完善,2017年底全市三级医院诊疗量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8.65%,基层诊疗量同比增长12.46%。在全市医疗机构诊疗量中,基层诊疗量占比从29.42%提高到31.96%。

据介绍,目前广州对基层转诊大医院的患者实行“一免三优先”,即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2015年以来双向转诊的量明显上升,最典型的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基层就诊比例明显提升。

■统筹:新快报记者李应华■采写:新快报记者谢源源李应华邓毅富通讯员姚瑶

新闻推荐

找“老赖”又有新招 广州首推“执行悬赏保险”

羊城晚报讯记者程行欢报道:曾经在法院推行的悬赏找老赖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过如今有了新的合作第三方进入,或许情况会有所好转...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