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拜祭 几分钟完成取骨灰手续 广州银河公墓推出“请亲人回家”便民措施,市民可领先人骨灰回家中祭拜
■昨日广州明显降温,银河公墓的拜祭人流有所回落。
清明假期进入第二天,冷空气让广州清凉了不少。清明拜祭人流较昨日大幅减少,截至4月6日下午4时,全市各祭扫场所拜祭群众41.78万人次,车辆4.25万辆;骨灰撒海预约累计超1500具。广州市民政局预计,今天是清明假期最后一天,祭扫人数将会回升。随后的两个周末,祭扫人流也仍然会比较集中。
在前两年的微信祭拜英烈的基础上,今年银河园在专题展板上也增设了微信二维码,方便市民给革命先烈在线献花留言,银河园微信公众号上也有相应的入口。此外,灵牌位拜祭、居家拜祭等生态文明的祭扫方式逐渐被市民接受,首次海上公祭活动开放一周来,报名已近半数。
■本版采写 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通讯员 印锐
■本版摄影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银河公墓昨日拜祭人流回落
昨天上午8时,火葬场拜祭台达到饱和,广州银河公墓停车场则是上午9时达到饱和,人流平稳均匀持续至中午12点。周边地区全天交通较为顺畅,没有出现明显的交通拥堵现象。
上午九点多,银河公墓的拜祭区还有空位,没有了正清日的拥挤,市民显得更加从容。市民陈阿姨早上九点多到了银河园,一来就找到了空的拜祭桌,“今天风大,露天的地方人更少。”
清明节前夕,市民郝先生收到了银河公墓发来的一条短信,得知墓园为了方便市民拜祭,推出“请亲人回家”的便民措施,市民可领回骨灰回家中祭拜。
郝先生4月4日来到银河公墓取回父亲的骨灰。由于对流程不熟悉,他直接去了骨灰堂,后来根据指引到了业务厅办理手续,几分钟就完成了整个流程。
“正清日在公墓现场拜祭太拥挤了,连排队都没地方站。把骨灰请回家拜祭方便多了,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跟父亲多说说话。”郝先生打算把父亲的骨灰留在家里一个月,其后再送回银河园。
清明期间,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银河公墓继续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及特困户等困难群众,在一定区域内提供“送骨灰上门”服务,已发送52万条便民服务短信。逝者亲属也可在4月拜祭高峰日(5日、6日、7日、14日、15日、21日、22日)以外的时间,凭身份证、存放信息卡(证)到银河园业务厅办理手续。
火葬场灵牌位
寄存格位使用率达85%
今年,市银河公墓、市殡葬服务中心、番禺区部分骨灰楼继续推广灵牌位拜祭。
记者在银河公墓的灵牌位骨灰寄存区看到,与传统的寄存格不同,这种格位是特制的,需要刷卡开柜。格子分为里外两层,内层放置锁好的骨灰箱,外层是灵牌位。寄存前与市民协议拜祭时只请出先人灵牌,不搬动骨灰箱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市民对灵牌位祭拜的接受度在逐步提升,普遍认为这样的祭拜方式符合传统习惯,不用搬出骨灰盅,更方便安全。也有部分市民认为,取出先人骨灰拜祭更加亲切。
对此,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回应称,目前火葬场的骨灰格已经接近饱和,而采用灵牌位拜祭,不需要搬出骨灰盅,保障维护的工作量会小很多,对市民来说也更加方便。
目前,市火葬场铭恩楼三楼寄存厅共设5200个灵牌位拜祭骨灰寄存格位,使用率达85%。市银河公墓的第四骨灰堂三楼也于去年4月开设了灵牌位拜祭骨灰存放区,为选择该区存放先人骨灰的市民,免费提供一款先人灵牌位,目前3500个骨灰格位已经使用了1886个。
首次出海公祭活动拟于9月举办
在广州市火葬场的骨灰撒海预约报名点,陆续有市民前来办理手续。从去年9月1日到今年4月6日,骨灰撒海预约累计超1500具。
昨天上午,市民周先生来到现场为去世数十年的爷爷办理骨灰撒海手续。他表示,家里人葬在不同的地方,每年清明需要跑几场拜祭有所不便,他想在自己这一代就了却这桩心事。“我们爷爷那辈就住在番禺,靠近海边。让爷爷魂归大海,也算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周先生表示。
从 4月1日开始,广州首次海上公祭活动开放现场报名,报名者须曾参加过 1988 年以来由广州市统一组织的骨灰撒海活动,并且是逝者的直系亲属。截至4月5日,共有20个家庭、70人报名参加,初定筛选150人参加。
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表示,出海公祭仪式计划在 9 月中旬举办,海上公祭将会在船上举办图片展览和悼念性的活动,届时仪式计划持续约 6 小时。
针对有市民认为骨灰撒海之后没有祭拜场所的问题,梅向阳透露,广州正计划建这样的祭拜设施,可能会是一个标志性的纪念碑,正处于选址阶段。他同时表示,骨灰撒海活动目前只是一年举办一次,还没有实现常态化,未来会推出更加常态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
链接
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预计下半年投入使用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将与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共同建设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生成可打印的3D人脸模型,用于供遗体瞻仰、告别。该工作室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发了一套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遗体头面部修复的软硬件系统。该项目针对头面部有严重损伤的遗体,采用“遗体面部数字建模系统”,基于平面照片的三维人脸重建技术,成功研制出“遗体面部数字建模系统”、遗体面部残缺修复快速成型实验装置,全面提升特殊遗体整容塑形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确度,用面部正面照片即可生成可打印的3D人脸模型,用于供遗体瞻仰、告别。
据广州市殡仪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一般交通事故中的逝者容易出现面容残缺的情况,传统的修复方式是运用一些特制材料进行人工修复,每年类似的需求个案只有几例,需求量比较少。
此外,基于平面照片的三维人脸重建技术,比起对照实物进行打印,精确度有待提高。目前北京上海已有运用这项技术的先例,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但他同时表示,3D打印工作室的出现可以为逝者家属提供更好的服务,让逝者安息,给家属慰藉,也是提升殡葬服务水平的有益探索。
新闻推荐
王国潼莱奥纳德·伯恩斯坦弗拉门戈舞剧《卡门》“丝路筝韵”古筝音乐会时间:4月6日20点天气渐暖,春节后相对冷清的广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