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采取“开四停四”?根据什么确定?为什么不是仅工作日管控?会预留执法过渡期吗? 八问“开四停四”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交宣
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关于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并作相关解读。《通告》征求意见的核心内容是“开四停四”管理措施即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驶入广州市中心区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天(自然日),再次驶入须间隔4天(自然日)以上。
管控政策出台目的是什么?
据介绍,2013年调控政策实施以来中小客车增量减少了98万,中心城区以异地上牌本地使用方式规避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的车辆数量激增,其间增加了36万(从2013年6月调控政策正式实施前的9.51万辆增加至2017年12月的44.05万辆,激增363%)。外地车的激增,抵消了调控政策成效,影响广州公交都市计划的顺利推进,交通拥堵未得到实质性的缓解,也对广州居民及来穗办事的外地人员出行造成影响,同时影响到调控政策的公平性。
近5年来,广州市公安交管部门共收到相关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1份,2016年来12345有170余件,要求出台管控措施的呼声较高。因此,经过研究分析决定推出调控政策配套措施。
为何采取“开四停四”方式?
广州交警表示,考虑到广州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开放的城市,需保障广州与其他城市之间政务、商务等活动。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在制定管控措施时以最大限度降低对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为原则,充分借鉴了北京、上海和贵阳等城市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最终确定采取“开四停四”的措施实施管控。
“开四停四”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研究分析,一个月内在中心城区使用天数大于5个工作日的外地车,其使用频率高于本地号牌汽车的平均水平。因此,将“本地化使用”的阈值天数设定为5天(工作日),此类外地车可判断为规避调控政策的本地化外地车。
同时,结合前期数据监测,为精准管控以异地上牌本地使用方式规避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的车辆,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周边地市车辆往来广州的影响,最终确定“开四停四”方案。设置8天为一个周期的管理措施,是为了防止以7天为周期,造成大量非本市籍中小客车规律性集中出行,形成交通压力。此外,国内也有实施了类似措施的城市(贵阳),也取得了预期效果。
为什么不是仅工作日管控?
交警表示,“开四停四”调控政策配套措施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正常使用外地车的通行,几乎不影响以周末出行为主的需求,只要调节自身出行时间(连续4个工作日不通行),就可以达到周六日自由通行的效果。与仅工作日管控的方式相比,该措施更具灵活性,也更为宽松。同时,也能够避免车辆在周末规律性集中出行。
受影响的人将会有多少?
广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欧日文强调,《通告》从来就不是“限外”,而是为了精准打击上外地牌的广州本地车主。
广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周远帆介绍,根据统计,一个月内进入广州市通行的外地车有503.76万辆,其中本地化外地车44.05万辆,占8.74%。
工作日平均每天在广州市中心区出行的外地车有46.14万辆,其中本地化外地车有23.9万辆,占外地车51.56%。
工作日晚高峰(17时-19时)在广州市中心区出行的外地车有9.29万辆,其中本地化外地车有6.06万辆,占外地车65.23%。
通过监测,目前晚高峰外地车出行比例为30.67%(按车次统计),其中本地化外地车出行占外地车出行的69.83%。直观来讲,就是在路面通行的10辆车中,约有3辆是外地车,其中2辆是本地化外地车。
外地车能减少多少呢?
通过数据分析,“开四停四”措施实施后,预计九成以上的外地车(即正常通行的外地车)不会受到影响,能实现保障正常使用外地车临时通行、精准管控确保调控成效 “双赢”的效果。
预计管控区域外地车每天将减少约10万辆,其中高峰期减少约2万辆(与市区出租汽车数量相当),对降低交通流量、提升车速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会预留执法过渡期吗?
广州交警表示,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政策解读与宣传引导、使市民正确理解“开四停四”管理措施。此外,为了便于市民对调控政策配套措施进行适应,在措施正式实施后,还会预留一定的执法过渡期。
是否会设置相应标识标牌?
为保障调控政策配套措施的实施以及外地车通行管理,广州市公安交管部门在管控区域交界处设置了相应管制标志牌和提示标志牌,为进入广州市管控区域的外地车做好指引。
本版制图/黄江霆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程行欢报道:广州如果实施“开四停四”,打车难问题是不是会更突出呢?记者从广州交委客管处了解到,目前出租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