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德欣小区借鉴“共享经济”概念“微改造” 从里子改到面子 街坊又搬回来了
天河德欣小区孩子快乐玩耍羊城晚报记者陈秋明 摄
学习心语你我故事
羊城晚报记者李雯洁
“满意的地方多咯,像大门口的ETCP智能停车系统,街坊下棋打牌的风雨连廊,还有康体设施、垃圾桶,重新规划的停车位……”在天河区德欣小区休闲广场,居民刘学玲拉着记者东看看、西瞧瞧,细数着小区“微改造”后里里外外的变化,忍不住夸奖道:“政府不搞‘楼堂馆所\’了,把钱实实在在投入‘微改造\’,真的值得好好说说!”
从2016年起,广州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城市更新局,并开始统筹推进“微改造”项目,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也让居民住得更满意更幸福。据悉,今年共有165个老旧小区被纳入全面改造计划。
老旧小区换新颜
刘叔在德欣小区住了有25年之久,中间因小区糟糕的居住环境一度想搬离。
有多糟糕呢?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改造前的水泥路,高低不平,一下暴雨积水都能淹到脚踝;楼道里到处都是乱糟糟的电线,消防通道也被乱停放的车子堵得死死的,有老人家半夜发病,救护车都进不来。
去年9月1日,德欣小区“微改造”项目全面施工。“大型机械设备入场,三下五除二把事情搞好,前后只花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刘叔说,尽量减少施工对居民的干扰,这一点,也很用心。据了解,德欣小区“微改造”立项资金达2900多万元,除了居民自行提出的部分项目需要自筹,其他改造均不用居民掏一分钱。
今年年初,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小区场地宽敞,管线全部埋入地下,整体十分干净整洁。社区综合服务站、休闲广场等多项便民设施也建了起来。“有了这片活动空间之后,大家有机会就凑在一起聊天下棋,相约活动也越来越多了。”刘叔说。
借鉴“共享经济”概念
德欣小区 “微改造”还借鉴了时下最火的“共享经济”概念。
原先住户在自家门前“圈地”堆放杂物或摆放花草,既占用了公共空间,也影响整洁。“共享花圃”应运而生——在宅前空间建起了花基,鼓励居民将自家种植的花草摆放在花基上,既不占用过道,还能供大家集体赏花,一举多得。现在小区内有一条景观带,就是由居民原先种在房前屋后的十几株桂花树移植后形成的。
此外,针对停车难问题,除了实行人车分流,单边停车,还借鉴了“共享停车”模式,将小区的一半车辆协调去了附近的写字楼,圆满解决了过往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
“一开始我们也有疑虑,以为政府随便搞搞,结果水泵、消防水管、防盗门等全都免费换了。”刘叔说,三线下地、雨污分流,甚至更换供水管网、新建消防系统等街坊盼了数年的事,一下子统统解决了。“从里子改到面子,不少搬走的老街坊又都搬了回来。”
“时代在进步,”刘叔说,“广州还有那么多小区要改造,德欣小区的例子既是让大家吃个定心丸,也让大家对好的居住环境有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