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民都很自觉!” 老志愿者讲述三十年清明移风易俗
■大家能清清爽爽拜祭,要多谢忙碌的志愿者。这是银河公墓退休员工袁从海,这次假期又来做志愿者。
广州市火葬场是老广清明拜山的主战场之一,许多志愿者连续多年出现在服务岗位上,为市民服务之余也见证了广州清明拜祭风气的变迁。
早上八点半到岗,用一根卫生夹子,迅速地夹起地上的香烛、烟头、报纸和食品包装等垃圾,扔进黑色塑料袋里,间或停下来为市民指路,这就是钟莲香清明期间每天的工作内容。
钟莲香是广州老人院的一名社工,助人自助是她的信条,因此工作16年来,几乎每年清明她都会参加火葬场的志愿服务。老家的拜祭风俗是过年之后就可以拜祭祖先,因此她自己会选择在国庆等假期去拜祭,家人也理解她的选择。
钟莲香说,清扫垃圾的时候,会有市民主动跟她说谢谢,或者自己把垃圾扔进垃圾篓里,让她很欣慰。
她透露,做志愿者多年,受影响最大的是她10岁的儿子。“我一般有什么义工活动都会带上他,本来今天他也想来,但有其他课程,来不了。”钟莲香说。
李康权参与火葬场的清明志愿服务也有十个年头了。他记得2009年的时候,地上的垃圾还很多,用扫把来扫,工作量很大。经过这几年的宣传,不文明的现象少了很多,“以前都还要劝说一下,现在市民都很自觉,很少人会烧纸钱。”
有一次李康权在打扫烟头,旁边有一对父子,爸爸正在抽烟,他七八岁的儿子就跟他说:“你看看叔叔打扫多辛苦。”他爸爸很不好意思,立马把烟头按熄扔进垃圾桶。李康权说,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通过持续的努力,改变着市民不文明的习惯。
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对此也深有体会。他回忆道,上世纪七十年代火葬场的拜祭设施还很简陋,市民都是铺个报纸,把祭品摆在地上祭拜。八十年代中期有些家属开始带些小台来拜祭,火葬场也吸纳了这种方式,为市民提供拜祭台。
他说,以前市民拜祭还习惯燃烧鞭炮,从早到晚,噪音很大,烟雾缭绕。九十年代之后火葬场禁烧鞭炮,2000年起禁烧冥币纸钱。从那之后,鲜花拜祭、无烟拜祭、网络拜祭、居家拜祭等低碳环保的祭拜方式慢慢成为主流。
新闻推荐
今晚主场迎战山东鲁能,广州恒大队头号前锋停赛 谁来顶替阿兰?
中超·前瞻今天19时35分,广州恒大主场迎战山东鲁能(央视体育、广东体育直播)。山东鲁能本赛季由土帅李霄鹏取代德国人马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