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专列上的龙门阵 记者随访一天一夜,听到不少有意思的聊天话题

惠州日报 2017-01-15 12:12

▲1月14日下午,K4186次外来务工人员专列乘务员彭玉蝶在打扫卫生。

▲1月13日晚,K4186次外来务工人员专列内,乘客笑对镜头。新华社发

在长途火车上,乘客之间聊天是常见的事,如果大家是乡里乡亲且职业身份又相近,聊天的气氛就更热络了。从1月13日下午开始,记者在一趟由福州开往四川广安的春运务工专列上随访了一天一夜,听到不少有意思的“龙门阵”。

打工收入和保障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福州务工的张维福第一次坐上直达广安老家的K4186加开专列,这趟专列全程2084公里、历时近28小时。福州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四川、贵州等西南内陆地区,每年春节前,前往西南方向的列车几乎趟趟满员。

为增加运力,车厢里原本6个铺位的卧铺车改成8座的硬座车,中、上铺成了临时行李架。老张上车后打开一个塑料桶,里面装着方便面、饼干和水杯。一眼望去,记者发现这些表皮上印着 “昆仑机油”“郫县豆瓣”的塑料桶为数不少,这既是他们的食品包,也是他们的硬座椅。

还有半个月才过年,许多工厂还没有放假,所以K4186上的乘客不少是和老张一样的建筑工地农民工。放置好行李,腾挪好座位,大家都松了口气,车厢里素不相识却又地缘相近的人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打工收入和保障是绕不开的话题。今年63岁的唐通茂已在福州打了10年的零工,“今年的毛收入有4万多元,比在家种地强不少”,老唐的儿子也在广州的一家制衣厂做裁剪工,老板包吃住一个月工资5500元,儿媳妇和两个孙子留守在四川蓬安老家。

“政府现在的政策硬气哟,老板都不敢拖欠工资了!”四川万源人王清培一边大口吃着汤红味足的酸辣粉一边说。他已经在福州务工20多年,去年在马尾建筑工地上出了一年力,银行卡上增加了近5万元。

来自湖北襄阳的建筑工吴吉祥说,现在工地上比以前住得好多了,两个工友住一间活动板房,空调、热水器、洗衣机都配上了,生活很方便,而且“夏天中午最热的3个小时不出班,加班一个小时算一个半小时的工钱”。

饭过后,大家又聊起了房子的话题

列车继续前行,晚饭时间到了,但来餐车上用餐的人却寥寥无几。随车的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沪宁车队党总支书记刘理军说,为了照顾农民工兄弟,餐车上主打的是15~20元的盖浇饭,还加了麻辣川味,但不少人为了省钱,还是用方便面凑合一下。

晚饭过后,大家又聊起了房子的话题。张维福的儿子今年22岁,老张已经开始谋划他的终身大事,去年在老家县城花了35万元买了一套商品房。首付25万元是老两口这些年的所有积蓄,剩下的10万元银行贷款分5年按揭,每月还1800多元,由在广州打工的儿子支付。

18岁的李国还在跟着父亲学木工手艺,今年就在建筑工地上赚了3万多块。他风趣地说:“明年定一个小目标,我跟老爸加把劲干,挣个十万八万,能在渠县老家先买套小房子。”

13日一晚,老张在车厢里和工友们摆了半宿的“龙门阵”,夜里靠在过道上睡得挺沉。第二天一早,车已到湖北境内,大家互相交换着自带的干粮、零食,又聊了起来。

老张说:“我们这一代愁吃饭,儿子这一代愁房子,没房子媳妇都不好找,现在日子好过多了,但后生们的压力也不小呢。”

31岁的王相权现在福州福清市一家新材料生产企业跑运输。他说,自己的父亲从上世纪70年代就外出打工,现在年纪大了,还在老家县城一家饭店里干后厨。而他本人的经历也很曲折,14岁起辗转各地打工,“北京鸟巢建设的时候我就在工地上呢。”

王相权的女儿王心彤在福清当地乡镇中心小学读二年级,学校里四分之一以上都是务工人员子女。谈到未来,王相权说,希望通过几年的积累,能够自己创业,组个货车车队揽活多挣一些钱。

9岁的王心彤依偎在王相权的怀里,她是第一次坐火车回重庆梁平老家,书包里装着送给爷爷奶奶的特殊礼物:一本5年来在外生活的影集。

(新华社福州1月14日电)

新闻推荐

广汕客运专线预计年内动工 广州市政协来惠调研跨区域交通建设

本报讯(记者杨剑辉通讯员朱晓勇)昨日上午,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李谨带队来惠,就“加快实现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区域交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