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意识不清当心癔症发作 常见于青年女性,需及时接受心理治疗
拥有多彩生活,保持充足睡眠,保持规律作息,拥有良好心态,学会自我称赞,有助于远离心理疾病!
妙龄少女突发腹痛、呕吐甚至意识不清,检查结果却并无异常,家人一度怀疑是“鬼神附体”,直至精神心理科为其检查并确诊为癔症。据悉,癔症在现代医学上称为分离(转换)性障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于青年女性。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康复。
●案例
21岁大学生意识不清竟是癔症发作
21岁的小芳正在广州上大学,前几个月突发腹痛,还伴随恶心、呕吐,住院第二天,恶心呕吐后又出现抽搐、意识不清,把家人吓坏了。然而在医院进行相关血生化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小芳的恶心、呕吐暂时得到缓解,但却仍然反复发作。后来小芳被转入了精神心理科,被诊断患上了癔症——— 一方面源自学业压力,因大学即将毕业,小芳担忧学分不够影响毕业;另一方面来自就业压力,临近实习阶段,其他同学都已找到实习单位,自己却仍未找到,从而陷入叠加性压力中,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冲突。
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叶飞英介绍说,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状分为分离症状和转换障碍两部分。其特点是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躯体感觉以及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其中,分离症状可以表现为患者突然晕厥、意识不清、短暂发呆、突然离家出走、不认识亲人等,还有的则表现为情感爆发、歇斯底里;转换障碍更多的表现在肢体行为上,例如躯体感觉麻木、突然偏瘫、出现四肢肌肉的阵挛性抽动、假性癫痫发作等。
●分析
常见于青年女性,多数在35岁前发病
叶飞英表示,癔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但她提醒,在该疾病诊断上,器质性疾病证据的排除很重要,比如小芳这个案例中,临床上首先考虑中枢神经系统、躯体疾病等,当发现检查综合结果与其临床的表现不相符时,就要考虑癔症或其他精神疾病。
据介绍,癔症在我国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3.55‰,农村患病率为5.00‰,城市患病率为2.09‰。其中,多见于青年女性。多数学者认为,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个体较在开放环境中的个体更容易发病。大多数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引起癔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概括为为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三个方面。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康复。”
癔症发病表现多样
●遗忘过去事物;●漫无目的游走;●木僵状态,即不动、不食、不语;●运动障碍,如肢体瘫痪或肢体抽搐等;●感觉障碍,如突然听力丧失、失明,感觉异常等。
护理提示
日常注意疏泄情绪
在医生使用心理疗法治疗癔症患者后,家属在对其进行护理时需注意的是应适当把握度:家里有人患了癔症,应多给予慰藉,切不可将其发作时的言语、动作当做笑话。平时对其既不能百般迁就,也不能过于冷漠。在日常护理中,应给予患者尽情疏泄的机会,给予适当的安慰或鼓励。帮助病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物,避免斤斤计较,与其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分寸。患者应用理智的态度处理所面临的一切,而不要感情用事,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周婷婷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2月2日(正月初六),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全国铁路迎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预计发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