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红色新动能” 筑梦水上大湾区 广东省港航集团:从“一拖二驳”到“港航巨舰”
六十载披荆斩棘拓市场,半世纪砥砺奋进铸辉煌。
1951年,省内河航运管理局从部队、公安及地方政府机关接回31艘残旧船舶,组建了珠江水系国营客运船队,广东水运从“一拖二驳起家”,开启了国营内河运输业务。
作为广东省港航集团所属珠江航运公司的前身,内河船舶总队、珠江轮船公司、华南水运公司成为那个建设年代中广东“水上经济”的活力缩影,传承着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
前身为广东省航运集团的广东省港航集团,成立于1997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广东省航运厅、广东省航务管理局和广东省航运总公司,集团由最初涉足内河木帆船和轮渡的生产管理,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水路高速客运服务商、粤港澳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物流运营商,并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重点打造的碳纤维新材料造船技术走在亚洲前列。
值此百年红色精神蓬勃迸发之际,回首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史,广东省港航集团不仅发扬了不惧风浪、敢为人先的创业勇气,更沉淀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国企担当。植根粤港,筑梦湾区,广东省港航集团在党建引领下不断激发“红色新动能”,构建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水上客运和港口物流网络,用延伸的航迹,绘就了一幅立足粤港澳、服务大湾区、走向全世界的磅礴水上画卷。
植根大湾区打造“港航巨舰”
1978年,广东省港航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香港珠江船务的第一个散货码头珠江码头投入使用,正式在香港开启货运码头业务,“港口+航运”的行业巨舰从粤港两地之间的紧密互动中开始显现。
1980年,中断30多年的粤港水上客运航线正式恢复通航,加速了粤港澳地区经贸交流的互联互通;1988年,屯门私家码头和货仓投入运营,由此广东省的地方航运系统在香港拥有了自己的“私家码头”;1997年,集团驻港珠江船务发展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2003年,集团在香港首创“海天联运”客运模式,极大提升了客运效率,荣获“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15年,投身省重点民生工程——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建设,拓宽了集团主业新领域。2016年,成功引进国际领先的碳纤维复合新材料造船技术,引领亚洲绿色节能船型新标杆。2019年,圆满完成琼州海峡北岸航运资源整合,高效畅通了粤琼两省海上战略大通道。2021年,建成广州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大湾区核心码头建设加速布局。
如今,广东省港航集团已拥有包括珠江船务、湛航集团、蓝海豚旅运等在内的直属企业8家、三级及以下企业108家,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及代理水路客货运码头31家,经营和管理124艘粤港澳高速客船和客滚运输船,运营超过100艘航行于粤港澳的内河货运船舶,成为根植大湾区,放眼于全球的综合性“港航巨舰”。
坚持红色引领国企担当
作为省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广东省港航集团始终以党建统领企业改革发展,坚定树立“大党建”工作格局,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领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2016—2018年集团经营业绩连续3年考核评价为“优秀”等级,2016—2019年连续4年党建考核结果为最高等级“好”,实现了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双融合、双提升”,开创了集团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东省港航集团第一时间响应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将遍布在境内境外、珠江三角洲的客货运公司广泛调动起来。创新联动客货运,开辟了“水上驼峰航线”转运防疫物资17吨并刷新最快记录;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累计运输2680个隔离房屋及设施,开辟“海外—香港—内地”全球抗疫专线13条输运物资及设备达800多吨,防疫抗疫工作得到国家、广东省、香港特区政府的充分肯定,集团员工代表余权新同志荣获了“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的国家级荣誉。
大力实施党建“五个一”实践提质体系
向涛而立、艰辛垦拓。放眼望去,广东省港航集团的船舶、港口如星星之火,通过一条又一条高效航线交织成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蓬勃蓄势的经济发展。
广东省港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显昌说,“2021年,集团将谋划推动航运党建"五个一"实践提质体系,以一个战略——"抓融合、提质量、增实效"战略,一个计划——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一个行动——加强境外党建实践行动,一个机制——表彰激励机制,一个平台——智慧党建云平台为总抓手,构建党建业务工作全融合、境内外党组织全覆盖、集团到基层全贯通的工作新格局。”
至此,“红色新动能”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广东省港航集团表示,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集团将坚持红色引领,努力将广东港航集团打造成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一流港航企业,为促进现代港航事业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李赫
新闻推荐
端午期间出行以中短途为主 广东交警建议非必要不出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南方日报讯(记者/祁雷通讯员/粤交警)端午节即将来临,受省内再现本土新冠病例影响,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预计群众出行以省内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