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疱疹性咽峡炎来势汹汹

羊城晚报 2021-05-25 14:51

文/羊城晚报记者张华通讯员林惠芳

图/视觉中国

每年5-6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峰期。最近就有一些患儿因为咽喉红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咽喉发红是不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重要特征呢?这种疾病该如何治疗呢?为此,记者特别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嘉芬详细谈谈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治。

口咽部的疱疹是典型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这个疾病除了全身症状,比较特异性的体征是咽峡部的疱疹,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毫米,数目不等,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有少数在口腔其他部位的。

刘嘉芬指出,通过流行病学史,比如在流行季节、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当地幼托机构或周围人群有流行等,及临床表现就可以临床诊断了。病原学的诊断需要采集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离出肠道病毒、急性期血清肠道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等。

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

据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主要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因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幼托机构、早教机构等儿童密集的场所容易暴发。

“因此,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天临床表现是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刘嘉芬说,“疱疹性咽峡炎病程一般4-6天,大部分患儿都恢复良好,但个别重症患儿会并发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该疾病四季都可以发病,但比较集中在春夏季节,尤其5-6月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有部分交叉的病原,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膝部红色皮疹或疱疹。所以也要提醒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家属留意后续手足等部位是否出皮疹。

居家隔离治疗,注意退热

患儿居家隔离2周,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比如戴口罩。家长应将患儿污染过的物品进行高温消毒(肠道病毒在4℃可存活1年,但不耐高温),勤洗手。

在饮食上要清淡,最好是粥、烂饭、面条这一类流食或半流食比较合适。可以少食多餐,毕竟咽痛也比较影响食欲。在饭后可以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比较小的患儿不会漱口,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另外,刘嘉芬还提醒家长要观察患儿病情,观察体温(体温超过38.5℃,1-2小时测一次体温,一般无特殊4小时测一次)、精神状态、饮食状态、观察手足臀部等部位有无皮疹。由于患儿一般会发烧,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比如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等。当体温超过38.5℃,可使用退烧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一岁以下)。

如果有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体抖动、肌无力、吸吮无力、呼吸困难(5岁儿童>30次/分钟、1-5岁>40次/分钟、2月龄-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等要及时就诊。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但中医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缩短病程,加快康复。中医认为,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机是湿困脾胃,邪犯肺脾。脾胃十分重要,脾失健运,湿邪困阻,因此建议用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疗:一般人群可用扁豆、眉豆、芡实、茯苓、陈皮炖排骨汤;平素脾虚者可选择五指毛桃黄豆炖排骨汤,既补气又化湿。

Tips

得过一次还会再得吗?

有一些家长会问“以前得过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还会不会再得?”刘嘉芬说,可能还是会得。因为引起这两类疾病的肠道病毒有二十多种,就算感染过,对其中一种病毒免疫,但对另一种病毒还是没有免疫力,所以可能会重复得病。

她建议家长注意儿童的手卫生,勤洗被晒被。去人员密集场所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另外可接种EV71疫苗(6月龄-5岁),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2次接种。

新闻推荐

“我与电影的故事”老照片征集活动

老照片是一个时代的切片,它将时光定格,将历史凝固。正點观影现面向全国发起“老照片征集活动,诚邀您分享与电影有关的老照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