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追忆 让我们来一场水乡婚礼吧

中山日报 2021-05-23 07:20
陈永德

和北方生了孩子喜欢埋几坛“状元红”“女儿红”不同,水乡人家生了儿子就在院子里种一颗龙眼树,生了女儿则种一颗凤眼果。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穿得花枝招展,大葵扇、水桶腰、丰乳肥臀、唇边长着一颗能说会道的大黑痣满脸堆笑的媒婆“八姑”不用进门就能知道谁家有婚嫁年龄的后生。

结婚是大事,或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或是田间地头情愫暗生,或是盲婚哑嫁家长作主,合了意的家长们就要先合男女双方的“八字”。“八字”相合宜家宜室,便由女方开出礼单,男方“倾礼”(谈条件。“倾”在粤语里有“谈”的意思)。谈妥了,双方就换“利是”,男方送“利是”给女方,女方亦还“利是”给男方。“换利是”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仪式,换了“利是”就意味着两家完全同意,于是一场注定的婚姻就此拉开序幕。

接下来便是男女双方的婚礼准备。在中国人眼里,一辈子没有比这个更隆重的事情了。男方择吉日把礼金、双鸡双肉、果酒、礼饼等送到女家“过大礼”,这些东西数量上都要双份,意味着成双成对。婚礼前一日,还要早早地备好酒菜祭知祖先,称为“起厨”。晚上,新郎倌要在伴郎的陪伴下撑着伞出去“采花枝”,把事先选好的果树上条正花多的树枝采回插在神台上,取“开枝散叶”的意头。“颂嫁姐”(婚礼的习俗主持,善说吉言,知习俗宜忌,也称“大襟姐”)要选好时辰安床挂“字”架,把根据族谱顺序起好新郎的“字”(名字,其实是名和字,例如名“满福”,字“恩宝”“天宝”之类)写了裱好装框,用大红花衬着挂在客厅里。客厅门口要放两条有头有尾的甘蔗,意味着婚姻有头有尾,甘甘甜甜。然后就是新房的“静房”仪式,“大襟姐”用生菜、利是、香烛、衣物在新房里拜祭并燃放鞭炮成为“静房”。静房后,任何人就不能再进入新房。只有待新娘入了房间,其他人才可进入。出嫁的姑娘则在前三晚要请姐妹们陪自己“睡床”,还要煮鸡粥相待。

结婚当日,新郎批花挂红,带着一帮“戥穿石”(即伴郎及兄弟团)备大红花轿或者喜船来迎娶。新娘带上“头面”全套织锦衫裙,由“大襟姐”引路,姐妹一路护送至男家。出娘门后脚不能沾地,全程都要撑着红色的伞,上下船或者花轿都要“大襟姐”或者新郎背着。到了新郎家门口,新娘还要“跨火盆”才能进入夫家。

婚宴自然是亲戚云集,高朋满座的。如果不去酒店,就沿着河涌搭红色的喜棚,一路地摆过去,有专门做酒席的人掌勺。虽然是乡间,但菜式却是一丝不苟琳琅满目,菜名也多取“百年好合”“连生贵子”这样的吉利如意的名字。

宴席上,广东例舅父为大,舅父不到婚宴就不能开席。新娘要客人全部就座后才能入席,婚宴间新郎新娘要在“大襟姐”和新“安人”(婆婆)带领下各席敬茶。散席后,新娘要向亲友介绍自己,回答亲友问题调笑逗乐,往往闹到子夜才散。入了房,还要拜房、刮子姜。在广东,生了孩子例行要请亲朋好友吃姜醋(用醋煲制的姜,有去瘀、补钙、增乳的功效)刮子姜就是刮过子姜十月后就能食子姜醋,意为有望生子。洞房花烛珠帘轻卷,合卺酒喝过,盖头轻轻掀去或是早就情投意合喜成连理,或是盲婚哑嫁初次见面,西施无盐潘安武大,大家各安天命。

次日,新娘早上一早起床(也有当晚过了子夜时分就回娘家的),要向长辈倒水洗脸,敬茶等仪式,然后新郎新娘带着甘蔗、鸡、酒等吉利物品回到娘家,称为“于归之喜”。“于归”在中国文化里特指女子出嫁,说的是女子到了夫家才是真正的归宿。《诗经》里“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就是对妇女到夫家后家庭和顺美满的祝福。婚后一个月称“新娘满月”,男家设酒拜祖,然后把花枝、字架、喜帐架除下,婚礼程序才算真正结束,沉浸在油盐酱醋里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千百年来,这些习俗和程序并没有严格的文字记载和规定,它们就这样在老人口里一辈辈就这样流传了下来。这些看似简单的习俗里,有着我们的先人们对生活最美好的向往和祝福,是深深地植中国人骨子里最朴素最真实最渊博的民族文化,它是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羁绊在心里的根。

新闻推荐

“稻”别:袁隆平的广东往事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终其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