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加医疗队为加纳居民摘除罕见巨大胃间质瘤 用医术赢得患者信任
中国援加医疗队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近日,中国(广东)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为加纳当地一名居民成功摘除了直径达21厘米的罕见巨大胃间质瘤,这起手术的成功施行引起了加纳当地的广泛关注。
手术的第二天,患者加纳老人Moi就已经可以与他人谈笑了。“感谢所有为我挽回生命的中国医生。”Moi每次见到医疗队队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
●南方日报记者王涵琦通讯员庄少惠杜舒哲
患者饱受病痛困扰前来求助
患者SethAddokweiMoi今年66岁,已经退休,多年来一直饱受腹痛困扰。近期,他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进食困难的症状,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喝水或吃东西时都会感到疼痛,坐下时就像是坐到了胃上。”Moi说,为此他辗转加纳首都多家医院,但均因病情过于复杂,没有医院愿意为其进行治疗。Moi表示,医院告知他手术太过冒险,这令他很担心。
中加友好医院教授Zak了解到Moi的病例,便将Moi的CT扫描带给了医院的中国援加医疗队。“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Zak说,这不是他们常见的典型癌症。
第一次约见患者,援加纳医疗队队员们吓了一跳,患者的腹部膨隆明显,一个巨大肿块几乎占据了整个腹部,质地坚硬且固定,与周围分界不清,已经出现恶液质的表现。当天,医疗队与加方同事进行了一场术前会诊会议。Zak教授带领外科团队听取了医疗队的诊疗意见。
放射科医生黄瑞滨阅读病人的CT片后,给出了专业判断:高度怀疑高风险性胃间质瘤。据了解,胃间质瘤在非洲是罕见病,如此巨大的更是少之又少,中加医院至今尚未接诊过,当地规模最大的库里布医院都束手无策。胃肠外科医生杨填针对性地提出手术的可能性,详细分享了他的手术方案;心内科医生郑锦滨重点评估了病人的心肺功能;麻醉科医生庄少惠则负责手术麻醉前的评估和优化管理方案,兼任翻译的手术室护师邹观发详细记录了手术所需物品和药物。
顺利剥离直径21厘米肿瘤
经过一周时间的准备,手术顺利开展。
手术室里非常安静,手术团队的沟通都在细声低语中进行,唯一清晰的声音是来自心电监护仪上病人节律的心跳声。庄少惠在完成硬膜外置管后,又顺利地完成全麻、静脉穿刺。郑锦滨仍然负责维持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时刻关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不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用量。手术台上,杨填高度集中精神,用他扎实的手术技能一点一点地分离肿瘤。邹观发守在旁边,随时进行同声翻译并协助准备药械。
在中加友好医院里,没有胶体可以替代,手术团队必须竭尽全力,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尽量减少出血量。当肿瘤一点一点地暴露在眼前时,情况远比术前预估的要复杂许多,在场所有医务人员都屏住呼吸,全力以赴。
3个小时过去,切开、凝血、分离、缝合……直径达21cm的巨大肿瘤终于被完整切除,更让加纳医生惊叹的是,整个手术过程没有发生肿瘤破裂、器官损伤等不良事件,且术中出血量很少,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患者一周出院引起广泛关注
出院当天Moi远远看见医疗队队员就笑了,他拉着队员们非要合照,还让队员给他写上中国医生的名字,并表示要收藏起来。庄少惠表示,作为医生,始终要在寻求救治和避免伤害之间做权衡,像这样危重的患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胆量、勇气、权威和经验,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同情心,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达成治疗共识,从而为患者提供明确又实在的治疗。
这个手术的成功施行引起了整个中加医院和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驻加纳媒体团体到院对患者、医院主管、中国医生和加方同事进行了采访,同时在当地媒体进行报道宣传。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也转发了关于中国医生救治非洲人民的报道。
在过去四个月中,尽管面临许多挑战,中国援加医疗队依旧克服困难,进行了多项复杂的手术,团队成员始终致力于挽救生命并与加纳同行分享经验。“但愿我们的辛勤付出能给予非洲百姓更多的安康和幸福。”庄少惠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0日,广东省政府参事、文化组组长方健宏率队来莞开展调研工作,其中一站来到莞城走访文创园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