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好人”肖双水创办图书室 5万藏书无偿供市民借阅
本报记者李欢欢
在市区太平街道下西平路,有一间堆满书籍的小小铺面,这是肖双水的私人图书室,也是许多书迷眼中的“藏书宝地”。肖双水今年已87岁,素有“书痴”雅称。“积钱不如积书,积书不如积德。”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省吃俭用60多年,购书藏书5万多册,创办图书室免费向社会开放。他是2012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助人为乐类)称号的获得者。
藏书5万余册
免费借阅服务群众
“藏书固然快乐,分享才有意义。”聊起书本和阅读,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眼里仍闪着对知识渴望的光芒。肖双水自幼热爱阅读,1955年从揭阳第三中学毕业后,到当时汕头地区行署公安处工作,从此便开始了“爬格子”的文字生涯,同时也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买书藏书从此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只要有点钱,他总想着拿去买书。”肖双水的妻子说,好几次,她给钱让肖双水上街买菜,等到的却是他兴冲冲带回的书。有一次,为了买一部民国时期出版的药书,他竟把家里结婚的棉被卖了九元钱去买下这部旧书。也正因为这件事,肖伯获得了“书痴”这个外号。
他收藏的书籍,有些是从书店买来的,有些是挨家挨户求购而来的,一部分则是专门沿街串巷找“收破烂”的人收购的。藏书多了,慕名前来借书、查资料的人也多。肖双水就产生了办私人图书室的念头。
1999年12月,在家人的支持和香港亲戚的资助下,肖双水在市区下西平路购置了一处二层40多平方米的铺面,开办了肖双水图书室。“哪儿有书我就去哪,见到还没收藏的书就继续买。”他说。这些年来,肖双水最大的开销就是购买书籍,以前身体还吃得消的时候,他频频光顾市区大大小小的书店和旧书摊,醉心于在浩如烟海中“淘宝”。这个藏书成痴,爱书如命的老人,以燕子衔泥般的精神,一点一点扩大着自己的图书室。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肖双水收藏的书籍已超过5万册,报刊杂志达4000种。
图书室门面虽小,但自然科学、文学、哲学、医学等各类书籍在这里都能找到,其中不乏市面上鲜见的珍贵书籍。来肖双水图书室借书,手续简便,只需在本子上登记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再交5至20元押金,便可将书借出。借出时间也没有限制,读者将书归还时,便可分文不差拿回押金。2012年10月,一位女士到图书室借有关园林建筑的工具书,肖双水毫不犹豫地将花了200元购买的《家庭园林》借给她,只收20元押金,而肖双水与她却素不相识。
由于肖双水待人忠厚真诚,除潮州外,汕头、揭阳、梅州乃至福建等地的读者也纷纷慕名而至。为接待络绎不绝的读者,他每天上午9时开门,到下午6时才关门。许多人都喜欢在闲暇时前来看书,有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肖双水对此眉开眼笑,搬凳叫坐,送来茶水,服务周到。“书本的价值就是能被需要的人阅读,越多人看,书的价值越高,我也越高兴,说明这书我选得好。”肖双水乐呵呵地说。
发挥余热
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肖双水退休后,加入了太平街道的关工委和“五老”志愿者队伍,在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余热。他常鼓励青少年学生要多读书:“读了书就不会做傻事,不会误入歧途。聪明在于读书,干大事的人更要读书。”
他还用退休金购买了红军长征等题材的书籍,整理出一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图书,在图书室前刊出“启事”,向广大中小学生推荐书目。
为了方便学生借书,他总是要等学生放学借好书后才回家。节假日他从不休息,就是农历正月初一也照常“营业”,为的是街道辖区内多所学校的学生能来图书室看书借书。
多年来,从这间简陋的图书室走出去的借书人,他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走上了经商之道。有位经常去借书的青年人,逢年过节都会专门去看望肖伯,感谢肖伯免费提供书籍让他阅读学习,考上了公务员。肖双水欣慰地说,每当这时,他觉得很有成就感,觉得这些年所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在陪伴孩子们阅读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近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加上肖双水的身体原因,图书馆暂时关闭。“等过些日子,身体好转,我会继续开放图书室,欢迎喜欢读书的朋友到图书室来阅读、借书。”肖双水说,因为只要还有一个人来看书,这些书就能发挥作用。他期待着图书室重新开放的那一天。
肖双水感言:
富豪钱多,如果没有造福社会,那只是一串数字;藏书再多,如果不与人共享,那也只是一堆废纸。
看书、藏书半辈子,因为做的是喜欢的事情,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并不觉得累。读者的光临,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聂青报道五一小长假已经结束。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档全国总票房为16.71亿元,相比2019年“五一档”四天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