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儿保医师谈: 宝宝喂养的那些“坑”

茂名晚报 2021-04-23 08:48

无论是新手父母还是二胎父母,婴幼儿的喂养从来都是操碎了父母的心。现在是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获取婴幼儿喂养知识的途径非常丰富,年轻人的知识储备也远超祖辈,但是在我们儿保门诊工作中仍然发现各种喂养不当的状况。现在我们来说说喂养宝宝的那些“坑”。

误区1:母乳不足时,没有及时混合喂养

母乳是新妈妈与生俱来的为婴儿提供的“安全粮仓”,对婴儿而言,是最安全、最自然、最完整的食物,它不仅含有婴儿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和抗体,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母乳喂养对婴儿对母亲对家庭对社会的益处远胜于其他代乳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凡事不能极端,当母乳不足时,需要及时混合喂养。生个宝宝是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分娩后虽然“一朝解放”,但分娩时的疼痛和体力消耗也是巨大的,所以产后恢复需要时间,这几天奶水往往不足。早吸吮、勤吸吮,确实有利于“催奶”,但仍有部分产妇即使再努力也还是奶水不足。新生儿早期喂养不足使宝宝处于低血糖和加重黄疸的风险,努力过了,奶水仍然不足就及时添加奶粉吧。

误区2:相信七大姑八大妈的话,水解奶没营养,乳糖酶不能长期吃

儿保门诊中发现有些宝宝生长迟缓,究其原因是因为蛋白过敏或乳糖不耐受,我们做相应的饮食指导,牛奶过敏的更换水解奶甚至氨基酸奶粉,乳糖不耐的添加乳糖酶或者低乳糖奶粉或者无乳糖奶粉。但是有些家长就不乐意了,因为他们相信七大姑八大妈的话,水解奶没营养,乳糖酶不能长期吃,没有执行医生的指导,结果导致宝宝营养不良,肠胃功能紊乱,免疫低下。对于特殊情况的宝宝需要特殊对待,不能人云亦云,找到适合他的配方就是最好最有营养的食物。

误区3:极端纯母乳喂养,没有及时添加辅食

门诊中遇到一些家长说我母乳很多,宝宝都吃不完,而且现在宝宝长得很好,母乳不是最好的婴儿食物吗?我宝宝不需要添加辅食。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没错,但是添加辅食不单是为婴儿提供营养。辅食添加是儿童从液体类食物逐步转化/过渡为普通固体食物的一个特殊重要阶段,这个过程基本在6~24月龄完成。辅食添加不仅为婴幼儿提供营养,还与饮食习惯养成、心理行为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辅食添加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错过婴儿味觉敏感期会导致以后喂养困难、生长发育减慢、发生营养缺乏性疾病等。

误区4:一出生就混合喂养,以便于以后断母乳

母乳不好断,如果一开始就混合喂养,那么以后想断母乳就方便了,相信部分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母乳是6个月以内婴儿最适宜的天然食物,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食物,营养全面、消化吸收利用率高,含有大量免疫物质等优点,而配方奶粉则不具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六个月,母乳喂养持续到2岁或2岁以上。对于母乳不足或母亲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给婴儿哺乳时可采用混合喂养方式,仍建议以母乳为主,采用补授法。

误区5:汤水更有营养,宝宝多喝汤对身体好

营养在汁,这是一句老话。在广东以煲靓汤出名,认为汤汁是最营养,最不可少的。所以老人把肉汤在辅食添加初期替代米粉,作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事实上,这些“肉汤”仅有少量的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基本不含铁元素,也不像米粉的营养素搭配全面,而且营养密度很低,也不符合添加辅食的原则。

误区6:米糊要一直吃到断奶

大部分家长基本都知道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米粉,可并不代表要一直吃啊!米粉的易消化、添加多种营养素等特点都是适合辅食添加初期宝宝的,但是随着宝宝的发育,要逐渐加入半流质、固体食物,增加营养密度,促进口腔功能、消化能力等的发育。

误区7:宝宝没长牙,不会咬,不能吃大块和硬点的食物

婴儿在一岁前出牙的时间不一,早的可能4个月,迟的可能到1岁。有些宝宝迟出牙,家长便一直给宝宝吃糊状食物,生怕宝宝嚼不了,噎着。但其实宝宝不长牙,并不代表不会咀嚼、不能咀嚼,相反,在进食过程中教宝宝模仿大人咀嚼,并经常鼓励,才能促进宝宝咀嚼功能的发育,并有助于出牙。

误区8:辅食要加盐,不然宝宝不爱吃,而且宝宝不吃盐会拉肚子

我们不能以大人的口味来衡量婴儿,其实宝宝日常食物中的钠(即是我们口中说的盐)就能够满足宝宝需求,不需额外再添加。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不需要额外吃盐。过早摄入容易导致孩子养成重口味的习惯、偏食挑食,还可导致钙流失、影响骨骼发育,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肾脏功能,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陈小娜)

新闻推荐

省检察院联合省妇联等九单位发文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站式”取证救助工作机制

羊城晚报讯记者董柳,通讯员刘雅、郭淼报道:记者昨日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牵头,与省妇联共同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