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同责 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万俊毅曾丽军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极为重视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厚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2020年,即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仍然获得“十七连丰”,连续六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的产量,水稻和小麦自给率达到100%,口粮绝对安全。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关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作出新部署,4月15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首次明确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这为各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
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必需品和重要加工原料,不仅具有一般商品属性,更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和政治属性,对国运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背景下,14亿人口的饭碗要装满中国粮,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
首先,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粮食供给空间亟须优化。当前我国粮食供给虽然充裕,但供需紧平衡态势和品种结构矛盾不易缓解。伴随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推进,粮食消费需求继续增加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饲料和工业用粮需求持续增多,亟须增加粮食供给数量空间和优化粮食供给结构空间,提升粮食供给数量、质量和品类。
其次,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抵御风险空间亟待拓展。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影响,自然灾害、生态灾害和疫病灾害等突发事件频发,使得粮食生产不确定性风险增加,需要储备更多粮食加以应对。另一方面,由于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和蝗灾等灾害影响,粮食贸易不确定性风险持续加大,亟待拓展抵御粮食安全风险的空间。
最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粮食生产空间受挤明显。以耕地资源为例,我国人地资源关系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面积的40%。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建设用地需求与日俱增,一些地方政府搞耕地使用的变通,以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现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另外,数量导向的粗放生产伴生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导致粮食增产空间更加趋紧。
新发展格局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要求
根据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我国致力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粮食安全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战略保障,更是优化粮食供给、扩大农村内需、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重点所在。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要提升资源要素效率,降低粮食安全成本。近些年,自然资源的硬约束和生产要素的稀缺性逐渐增强,加之粮食生产方式粗放和供需结构错位,致使资源要素利用效率较低,粮食安全成本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尽快提高粮食生产的资源要素效率,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粮食竞争力。
二是要增强粮食“三链”,优化粮食供应体系。目前我国粮食产业竞争力较弱,存在产业链较短且附加值不高、供应链环节多且不稳、部分产品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因此,亟须强化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粮食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双循环”发展。
三是要提高种粮经济效益,激发农户内需潜力。乡村种粮主体及其带动农户的人口数量庞大,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巨大空间。当前,受粮食生产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我国粮食种植的收益和积极性较低,需要尽快扭转种粮经济效益,释放农户潜在内需以促进国内大循环。
地方党政同责扛起粮食安全重任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党政同责,主动扛起粮食安全责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保护耕地、扩面增产、稳粮增收和提质增效的组合措施。
一是优化工作体制机制,提高政策支持效力。地方党政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着力完善粮食安全体制机制,合理划分粮食安全责任,增强粮食支持政策力度和效率,加强责任考核和监督管理,提高抓粮种粮积极性。
二是加强“藏粮于地”,筑牢粮食生产根基。统筹好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的保护与建设,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农田改造,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提高耕地质量。
三是强化“藏粮于技”,推动粮食供给提质。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粮食种源、储运、精深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运行高效和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快数字化赋能农业进程。
四是完善粮食产业体系,促进农户稳粮增收。大力发展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引导粮食产业链主体多元合作创新,加强粮食产业链的补链和优化提升,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着重完善农户与粮食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五是用好两个资源和市场,增强粮食供应能力。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粮食流通、贸易和储备体系,增强粮食供应链适配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确保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万俊毅: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东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
曾丽军: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校聘副教授
新闻推荐
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2021年第十一届创投峰会在莞举行 助推滨海湾新区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昨日,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2021年第十一届创投峰会在东莞召开。本届峰会以“双轮驱动高质发展”为主题,由东莞滨海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