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惠东平海十字街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昔日海防重镇 变身文旅名城

南方日报 2021-04-16 07:59

充满历史沧桑的西门城楼。

航拍平海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

平海十字街别具滨海风情。

洛阳老城十字街,襄阳十字街,南昌十字街,桂林十字街……大抵每一座古城,皆有一道十字街。房屋沿街而立,车来人往,繁盛一时。

屹立于南海之滨600多年的惠东平海古城内,也有一道十字街,近期因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而强势出圈。

平海十字街位于古城中央,串起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其间藏匿着不少明清时期的特色民居,形成一处别具滨海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闻名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糜朝霞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

实地走访

十字街串起四座城门楼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珠海市唐家等37处历史文化街区入围,惠东县平海镇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有名。至此,惠州已拥有6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日前,记者驾车从广惠高速驶出后,沿着210县道进入213县道,不久便来到位于惠东县稔平半岛南端的平海古城。

“600多年前,这里还是南海之滨一处无名沙滩。”平海镇平海社区党工委书记汪洁是土生土长的古城人,他向记者介绍,从明代开始,平海蝶变为一个粤东海防重镇,进可攻、退可守,并成为惠州南部海运进出口的咽喉之地。

时间拨回至公元1385年,即洪武十八年,为保卫海疆安定社稷,广东都指挥使司花茂与世袭千户杨勋,奉朱元璋之命来到时属归善县之平海建造“守御千户所”所城。

历经9年,平海所城于公元1394年建成完工,辟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门上建敌楼,城内十字街贯通东西、南北。旧时的平海古城,从外观上看像燕尾古钟,也称“钟城”。留在所城的建城工匠、守城士兵及其家眷,成为所城最早的主人。

“平海古城的城墙已被拆除,现在保留着四座城门楼,以及西北村曾氏宗祠、增坦曾氏民居、南横刘氏民居、增坦林氏民居、平海七星井、谭仙圣庙等。”对于平海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现存文物,汪洁如数家珍。

在汪洁的指引下,记者首先到达的是平海古城西门,这也是大多数游客首选的参观地。远远望去,城楼巍然屹立,造型古朴,红墙灰瓦,绿琉璃瓦剪边,雕梁画栋,充盈着民族建筑特色,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登上城楼,视野宽广,不减当年的气派和威严。

记者注意到,西门城楼上供奉了华光大帝的神祇,香火不断。原来,为了保护城楼不被破坏,每个城门上都供奉了神祇。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当地居民都会备三牲香烛祭拜。故而古城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香火的味道。

从航拍的视角来看,平海古城整体格局保持仍较为完整,宛如一个方整规矩的“棋盘”,肌理明显,脉络清晰。十字街将其一分为四,四庙、四局、两衙、七井、各氏宗祠、故居依次分布,明清古建筑、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互交织、高低错落。

徜徉其间,老街悠幽,古厝沧桑,仿佛步入一座历史的长廊。当记者漫步至十字街的中央,环视一周,四座城门楼尽收眼底。街道两旁散布着不少明清时期的民居,每一扇老旧的门扉后面,都蕴藏着一个古远的故事,静待客来。

最让记者叹为观止的是增坦曾氏民居。该建筑建于清代,规模宏大,占地面积4914平方米,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古民居之一。其中轴为三进院落式对称布局,下厅前檐墙墙裙用花岗岩砌筑,上砌经打磨统一规格的青砖清水墙,整座民居共有大小房间70多间。

记者与汪洁行走参观十字街的路上,有居民坐在家门口纳凉、聊天,不时有电瓶车呼啸而过。不少居民操着平海方言军声与他热情打招呼,这是如今难得一见的街坊邻里之情。

经历600多年的岁月,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见证历史的风云激荡后,逐渐褪去昔日海防重镇的威严庄重和商贸气息,成为一个古朴恬静的古村落。当地居民世代居住在这里,与古街、古城相依相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

特色起底

依山傍海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

与古城俱来的十字老街,是古城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经过了600多年的历史积淀,岁月给它铺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惠州市此前的5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相比,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存,而且因为处于最南端,依山傍海,形成独具特色的边疆海防文化、滨海商埠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

汪洁表示,与多数中原古城古镇不同,平海古城虽“古”,却并不“衰”,支撑其活力的是种类繁多、形式丰富的各种民间文化艺术,如惠东渔歌、舞鲤鱼、凤舞、楹联、摆盘等。这些文化艺术由平海人代代相传,成为古街、古城的一大特色,对游客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事实上,十字街所在的平海镇是广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素有“楹联之乡”“舞鲤鱼之乡”的美誉,201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此外,平海非遗也在全市久负盛名,惠东渔歌在2008年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凤舞和舞鲤鱼陆续被列入广东省非遗名录。

以舟为室,浮海而生;以浪为枕,对月而歌。自宋代起,如海水般清冽质朴、明快嘹亮的惠东渔歌响彻南海之滨。平海,则是惠东渔歌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渔民出海时以歌引航,渔妇在家中唱歌解闷,渔家婚嫁时唱歌话别。近年来,惠东渔歌登上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中央电视台等舞台演出,越唱越新潮。

每逢节日,平海都有大型的民间娱乐活动,而民间艺术表演正是其中的重头戏。这些民间艺术,包括民间舞蹈和扮景。民间舞蹈中,舞狮、舞龙必不可少,凤舞、舞鲤鱼独树一帜。

当“财神”刘海仙领着凤旦一路起舞,金黄色的凤凰、纯白色的山雉、橙红色的大鹏鸟、碧绿色的孔雀、黄色的鹓雏尾随其后……平海凤舞有串凤、走凤、引凤等表演套路,灵性活泼,有刚有柔,每逢重大节日穿街走巷、挨家挨户参拜演艺。

最具有平海特色的则是“舞鲤鱼”,又称“鲤鱼追春”,由5个身穿武服,手持5条鲤鱼模具的少年男子依序出场表演。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响起,众鲤鱼在头鱼的带领下,模仿鲤鱼的各种动作,时而在水面悠然游动,时而相互嬉戏,时而急速翻腾,时而起跳“跃龙门”。

记者了解到,时至今日,十字街仍延续着元宵节“闹花灯”、“偷青”,正月十五和二十“摆盘”,农历三月三“摆戏台”,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拜月会”等传统民俗活动。

为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自1984年以来,平海镇已举办十届古城文化艺术节,周期为办三年停三年。艺术节期间,活动规模大、参加人数多、节目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有鲤鱼追春、蛟龙出海、五凤朝阳、喜庆丰收、出水芙蓉、八仙过海、水淹金山、醒狮金龙等表演项目,围观者众。

受疫情影响,艺术节去年暂停举办。今年,平海古城将迎来新一届古城民间文化艺术节,有望助推平海文化旅游迈上新台阶。

保护开发

实行挂牌保护启动编制古镇保护规划

历史上的平海,既是海防军事重镇,也是一个繁荣的海滨商埠,戍边商贸两相宜。民国以来,平海古城卸下卫疆守界的海防功能,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不断削弱,不复往昔的辉煌,但古城内中众多的文化遗产成为平海最大的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南方沿海城镇迎来飞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海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随着古城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古城旧有居住空间和配套设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于是越来越多古城人开始对祖屋进行改造,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转机发生在1991年2月。得益于保存较为完整的平海古城,平海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列入名胜古迹自然环境区加以保护。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叶选平题写了“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平海”。

从此,平海揭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并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为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管理,平海镇成立了平海古城管理委员会,并于1992年7月颁布和实施《惠东县平海古城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详细划定了平海古城的文物范围,出台了5条保护和管理措施,其中明确规定:一切固定文物不准破坏、拆除或随意改建、扩建和附加构筑物;一切文化遗址范围内不准垦荒、取土、爆破。

日前,平海镇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将平海古城的保护开发再次提上议程,备受市民关注。

“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要发展,配套一定要跟上。”惠东县平海镇文化站站长蔡景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道路通行、停车位和公共交通系统等问题,同时还要未雨绸缪,合理规划好古城内游客的承载量,避免过度承载导致道路、公共配套设施、不可移动文物点的破坏。

平海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表示,目前,平海镇已启动编制《平海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进行登记建档并实行挂牌保护,同时挂牌上已经标注简要信息,部分地段已经设置具有警醒意义保护标志。

未来,平海镇政府将保护重点街区内优秀历史建筑群,保持街区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并对空间形态进行优化,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深入发掘平海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平海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将平海古城打造成为具有独特人文旅游观光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蔡景特别提到:“古城的开发,单靠政府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政企合作模式是最高效的,政府主抓导向,企业发力,共同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放眼全市,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彰显千年古城新魅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保持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建设金带街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打造更多“网红打卡地”。其中,金带街、水东街两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去年已启动微改造,目前已进入尾声,整治提升后的复古风貌也逐渐展露,“颜值”“内涵”有望实现双提升。

■对话

平海镇政府负责人:

让古城文化为滨海旅游业赋能增势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惠州构建国内一流城市、惠东加快重返一流行列关键的一年,也是平海乘势而上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型滨海旅游城镇关键的一年。针对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平海镇政府负责人。

南方日报: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相比,十字街有哪些特色?

镇政府负责人: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最具有文化气息的街区之一,经过600多年的历史积淀,2014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不仅有国家级非遗惠东渔歌,省级非遗凤舞、舞鲤鱼,还有楹联文化、海盐文化、军声文化、寺庙文化加持。

南方日报: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将为平海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镇政府负责人:首先,在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上,可以提高古城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古城文化的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高古城居民的自发保护意识。再者,提高平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古城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焦点、卖点,为平海的滨海旅游业赋能增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平海古城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吸引更多资本和专业力量加入平海建设。

南方日报:平海镇将如何保护开发古城,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

镇政府负责人:首先是保护。加强古城保护力度,确定十字街、平海古城的保护举措,加深民众对街区的文化认同感,发动各方共同保护古城文化。其次是挖掘。深挖平海古城文化内涵,与滨海文化、非遗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美食一条街。三是拓展。平海的海洋资源丰富,碧甲口岸将开发游客码头,后方的山体资源也可开发利用。未来,平海将充分利用古城文化、滨海温泉、滨海休闲等元素,推动文化旅游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观察眼

将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纳入古城保护体系

平海十字街,曾是整个平海最繁华的地方。以十字街为核心的平海古城,曾经是民众的居住场所,也是商业中心和文化活动圈。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平海镇委、镇政府以旅游业立镇,以农业、养殖业富镇,以商业、外贸活镇。平海由此发展成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因“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名在外,游客在踏浪看海之余,还会慕名前来古城打卡。

踯躅老街,徘徊深巷,昔日的繁华不复存在。近年来,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当地居民不断拆建与改造,传统古居与新式楼房鳞次栉比,古城沦为一个城乡接合部。

毋庸置疑,古城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足以支持历史建筑昂贵的维护修缮费用。古城居民在短期内看不到古城保护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古城保护。如此一来,古城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与古城破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都市人已经厌倦冰冷的钢筋水泥,渴望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对古城、古镇情有独钟。古村游,成为他们工作之余亲近历史、兼顾休闲娱乐的重要消遣方式。

在古城游日益升温的契机下,平海应将古城保护纳入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积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考虑到古城居民、政府和游客各方的利益,将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纳入古城的保护体系中来,提高古城居民的自发保护意识,让居民和游客充分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逐步实现古城保护与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发展态势。

新闻推荐

肿瘤患者日趋年轻化有七种情况更易被“盯上”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黄怡辛)近年来,全球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只老年人需要警惕肿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