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大麻烦 有症状要警惕
黄阿姨前阵子出现了头晕、左侧肢体乏力、走路不稳等症状,但过了半个小时后症状又消失了。她以为是劳累所致,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儿子不放心,坚持送她到医院检查。最终,黄阿姨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俗称的“小中风”。很多人都听说过中风,但是对小中风却不甚了解。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主任高敏表示,小中风是中风前兆,有症状切不可忽视,一定要及时就诊。
指导专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主任高敏
记者张洵
通讯员李朝金小洣
小中风大麻烦
小中风,是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为小卒中,是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所引起的。高敏表示,小中风的症状轻微、发作时间不长、大多能自行缓解,很容易被患者忽视。许多患者在走路、吃饭或打麻将时,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便,或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便误以为是太累了的缘故,没有引起重视。但研究发现,有20%~25%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小中风,如果出现小中风而又没有进行治疗的话,3个月内发生中风的风险高达20%,特别是症状发作的10天内,尤其是在2天内,更容易发生中风。
小中风不注意,容易造成大麻烦。但小中风的症状十分隐秘,很难引起大家重视。对此,高敏提醒,一旦出现一过性黑蒙、一侧手和手臂的肢体麻木发沉、口齿不清、双眼视物模糊、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突然跌倒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确诊。
诊断小中风以症状为主
很多人以为小中风是一种老年病,其实不然。高敏提醒,任何年龄段人群都有发生小中风的危险,但风险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抽烟、饮酒者,一旦出现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无力,一眼失明或复视,口齿不清,走路不稳,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很多人以为确诊小中风要做头颅CT,因此,临床上部分老年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仅因为偶尔做了次头颅CT,发现脑内有“腔隙性梗死灶”,而被一些医生错误地戴上了小中风的“帽子”。其实,7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做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脑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腔梗”灶,看到“腔梗”灶,并不意味着患了小中风。高敏表示,诊断小中风的最重要依据并不是影像学检查结果,而是临床症状,同时辅以CTA来诊断是否患有小中风。
控制危险因素是防治关键
当被确诊为“小中风”以后,患者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争取把中风复发的风险降到最低。高敏表示,由于血管动脉硬化是在持续进展中的,往往患者来到医院时已经中风发作了,此时出现的症状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因此,想要阻断中风,一定要对小中风进行综合预防,尽早干预。
临床上,要预防小中风演变为中风事件,需要评估患者情况,比如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该使用口服抗凝药;如果不是心原性病因,应该使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另外,还应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患者必须戒烟,并调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为了防止血栓形成,应避免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体位突然改变,尤其是中老年人和颈椎病患者。还要防止血管痉挛,可酌情使用烟酸类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桂利嗪和敏使朗等,中成药如脑络通、复方血栓通、脑栓通和银杏制剂等也有一定疗效。
新闻推荐
圆主持梦想 展真我风采 广东北江中学校园艺术节之主持人Battle赛
比赛现场。图片由广东北江中学提供本报讯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