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岗村”正续写党建新故事 为乡村振兴提供“里溪样板”
文/本报记者 陈伟祺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敢为人先
拉开土地改革大幕
上世纪70年代,中山县有一个标准,凡是粮食年产量不超过400公斤/亩,年人均分配收入不超过100元的大队,就被定义为落后大队,里溪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里溪作为大沙田区,人均有一亩八分多耕地,却连年不能完成国家粮食生产任务,甚至有部分农民连自身的口粮也解决不了,夜里就到田里偷稻谷、甘蔗和番薯。
面对这种局面,里溪该何去何从?“问题出在村民的思想上,吃惯了大锅饭,人心涣散,出勤不出力。”1976年下半年,时年22岁、刚上任里溪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林德成看不下去了,决定要作出改变。
时任里溪大队党支部委员之一的林子艺告诉记者,当年党支部里都是22岁到30岁的年轻干部,敢想、敢干、敢挑战,“没人想挨饿,我们就开会想办法,讨论如何抓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后来决定推行联产到劳。”林子艺回忆,为了避免走漏风声,会议往往都是安排在夜晚进行。
彼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下,讨论归讨论,真正要改革,是需要胆量的。“当干部就是要为大家好,村民饭都吃不饱我还算称职吗?所以决定改革后,谁不放心、反对,我就拍着胸口向他保证,出了什么事我负责。” 担当作为,林德成一语道破里溪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密码。林德成还透露,自己当时还没结婚,不会拖累人,“甚至做好坐大牢的准备。”
里溪改革经验被全省学习
什么是“联产到劳”?林德成给我们解释,在土地及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包给社员耕种,在耕种过程中,一小部分劳作时间由大队统一支配,大部分劳作时间由社员自行灵活安排,生产队规定粮食产量,社员承包的土地产量不足就从口粮中扣除,超产部分归承包社员所得。
里溪实行“联产到劳”之后,面貌为之一新,村民的积极性表现在田里热闹的劳动情景,这和过去的散漫大相径庭。更明显的变化是, 最初试行的3个生产队产量显著提高,不仅完成了上调任务、消除了饥饿困扰,还有部分盈余口粮的社员开始养鸡养猪,搞起了农副业。
1978年10月,中山县委宣传部等部门举行“实践检验真理标准”讨论会,县委领导取得共识:既然板芙公社的做法经过实践可行,就应推广。在里溪带动下,1979年春,板芙公社在板芙、禄围、寿围、金钟等大队中选19个生产队作为试点推广,其中15个生产队早造粮食获得大丰收。到了晚造,全社推行这种责任制的生产队已增至84个,超过生产队总数的6成。两年后,全板芙公社内已经有9成生产队实施了联产责任制。
1979年6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到中山县考察,反复强调要尊重农民的意见。1979年8月,广东省第一次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现场会在中山县召开,会议指出:全省统一解放思想,学习里溪改革经验,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践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尽管当年冒着巨大的风险,但我没有遗憾,因为这条路走对了。” 年近七旬的林德成说起当年改革的点滴依然精神抖擞。
“广东小岗村”演绎新故事
四十五年后,中山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里溪村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建设基础,作为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对象,在党建引领下,经过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颜值”人居环境点亮了村民高品质生活。
走进今日的里溪,村道干净整洁,环境风光旖旎、恬静舒适的乡村田园,一座座精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掩映在绿树中,随处可见农民安居乐业的身影,秋季盛放的粉黛乱子草,成为不少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点。
“未来,我们将努力把里溪村建设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推进农村改革先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秀美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文明村,为板芙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里溪样板"。”据里溪村党总支部书记林国厂介绍,下一步,里溪将结合建党百年主题,全力打造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建设“两馆”“一礼堂”“两广场”,把里溪村党员教育主题基地作为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示范基地,打造全市学习党史样板。
此外,还将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红色基因和改革精神,倾力打造农村干部培训、湾区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示范和农耕文化体验“四个基地”,并计划到2025年,引入商业运作,整合大盛陶艺景区、金钟山郊野公园、两江三岸、花卉苗木等旅游资源,打造集听改革历史、游革命遗址、览西江景色、玩制陶艺术、吃乡村土菜、宿农家宅院、体验农家生活的里溪红色旅游区。
新闻推荐
首堂《青少年财经素养》选修课在广东北江中学开讲 普及金融知识 呵护学生成长
图为课堂现场。为提升学生金融素养,近日,课题为“货币的历史和人民币的真伪鉴别方法”的选修课在广东北江中学综合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