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忆青春岁月 惜同窗情谊 陈冲

茂名晚报 2021-03-24 14:29

前排左三为黎壮荣,前排右一为笔者。

初中毕业,时隔53年了,大家渴望有个重逢的机会。最近,班中成功人士黎壮荣同学牵头,为我们创造了这个机会。

2021年2月21日中午,壮荣在南海渔村设宴,款待化一中121班能联系得上且能够前来的同学。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自走出化一中校门之后,便从未谋面。现在一相见,从当年的青葱少年,到如今的白发老人,怎能认识?昔日的容貌,怎能记起?我们,只能像一群陌生人初次见面那样,自报家门,自我介绍,如此这般,才把当年的模样与现今的模样,对上号、挂上钩、搭上线!这一幕,令在场的所有同学动容了,唏嘘了,眼眶潮湿了。

半个世纪啊,人间沧桑,翻天覆地。作为我们个体,几多艰难,几多曲折,几多劳碌,几多奔波!正可谓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此刻全涌上心头了!有人哽咽了,有人抹泪了。这是怎样的场景?怎样的心情?非在场者不能体味,非亲历者无法体味,更非吾之拙笔所能描摹!

酒过三巡,同学们话多了。谈别后坎坷,挫折,顺境,逆境,成功,失败,荣辱……座中,有成功富有者,有穷困寒酸者,但此刻,无论贫富,无论贵贱,都是一家人,个个举杯畅饮,人人喜气洋洋。那画面,温馨,感人,暖人!

忆同窗,往事一幕幕,一幅幅,如在眼前。

劳动课,我们争着干最苦最累最臭的活,那就是来到学校体育场西侧的大公厕里清理大粪。到了下面,又黑又臭,我们全然不顾,戴着学校发的口罩,先在粪便上洒下从学校饭堂挑来的糠头灰,一部分同学用铁锹铲上粪桶,另一部分同学挑上宝岭作肥料。教初一语文的李启南老师,以此为题材,以火一般的热情、鼓点一般的节奏,写了一首激动人心、催人向上的长诗,刊发于《化一中文艺》。音乐老师曾其铨,受师生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感染,热血沸腾,将那首脍灸人口的《大生产》歌词改了,且在全校各班教唱。

师生们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老师和学生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罗罗呔,齐劳动呀么嗬嗨。

师生们呀么嗬嗨,宝山上呀么嗬嗨,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嚓啦啦啦索罗罗呔,满山坡呀么嗬嗨。

师生们呀么嗬嗨,都争先呀么嗬嗨,肩挑着粪担吱咛咛咛吱咛咛咛吱咛咛咛地响,送肥忙呀么嗬嗨,人问我什么队伍,一二三四,化一中呀么嗬嗨……

正是这高吭嘹亮的歌声,使我们干劲倍增,自信满满。正是在这歌声的鼓舞激励下,全校师生斗志昂扬。我们班利用劳动课和早晚课余时间种的空心菜,喜获丰收。第一次收摘,拿到学校饭堂换得52张菜票,人人一票。当吃到我们自己亲手种出的菜时,那种感觉啊,就是不同,齿颊留香,至今仍留在我们记忆的味蕾里,珍藏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劳动课,班长曾少明把全班需要修补的衣服收集在一起,然后拿到学校缝衣室用缝纫机缝补(那时缝纫机,还是个稀罕宝贝;那时会使用缝衣机,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本事)。穿破旧衣服,当年相当普遍,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这些来自乡下的农家子弟,穿补丁衣服,那是再普遍不过的了。劳动课结束的次日,当领回那补得平平整整的衣服,特别是远离家门的我们,那种温暖,那种感激啊,在心中久久回荡,至今还时时想起念起。感恩,感激,我们的好班长!

1966年,一场运动来了,往日的常规,全被打破了,打乱了,本来学生的天职是上课读书,但其时却是“停课闹革命”,甚至武斗。壮荣和我却在闹中求静,乱中求安,在校园东南隅的一片芭蕉林中,觅得一间闲置的小平房,那正是我们心仪之所。我们躲在这里读书学习,自学没上的课程,偶尔抄抄大字报,编编小报,自诩“蕉林二客”。壮荣热衷书法,有空便对着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等名家的字帖临摹。我想,这与壮荣日后能成为中国书法家教育研究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多少有着一定关系,那是在打基础,扎根基。我喜欢文学,热衷看书写作。其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青春之歌》《香飘四季》《烈火金钢》《苦菜花》《迎春花》等等,这些大部头,就是在这里读完的。周末,学校不开饭,为解决肚子问题,我们买回一个最便宜的次品瓦煲,样子歪歪扭扭,丑丑陋陋,壮荣自豪地在上面用毛笔写着:“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革命”的字样。

往事一件件,件件难忘;往事一宗宗,宗宗刻骨铭心!

“苟富贵,勿相忘”。班中成功者,富有者,做到了,特别是壮荣同学。作为同窗,我们欣慰,感动!

聚会聚到下午两三点,大家意犹未尽。最后,大家依依惜别,七嘴八舌,凑成一首打油诗,为本次聚会划上一个喜庆的句号。诗云:

二月廿一乐翻天,一二一班喜团圆;十年再聚重相庆,一样壮健笑语喧!

新闻推荐

探索特色教学 建设教育基地区启慧学校荣获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近日,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名单公布,高明区启慧学校荣获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是佛山市5所获评学校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