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今年春节,预计1200万外省务工者在广东过年 五湖四海留粤人 端出美食慰乡愁

南方日报 2021-02-09 06:54

给工友做回锅肉,哪里都是年

2月6日,周六,深圳宝安机场的工人邓强早早借了锅碗工具,又去附近的菜场买来五花肉,给工友们做了川香回锅肉。邓强表示和同乡的工友们在一起也是新体验,“人在外地,工友也是家人,有家人在,哪里都是年。”

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摄

今年留广州过年,煲汤慰乡愁

2月6日,小溪特地抽空煨莲藕汤,以解乡愁,小溪来自“千湖之省”湖北,家乡盛产莲藕。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广州当一名培训老师,考虑到疫情未消,今年选择留在广州过年。她说,喜欢广州春节时的暖和天气。

南方日报记者

吴明摄

除夕去吃顿饺子,还有锅包肉

2月7日,东北人王玉峰回到宿舍时,工友已提前做好了午饭,千张炒青椒、蒜蓉生蚝、油炸花生米,摆在桌子上满满当当。他和30多名工友决定留广州过年,除夕还打算去附近的东北菜馆吃酸菜猪肉水饺和锅包肉。

南方日报记者

吴明摄

开栏的话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执念。今年,却有很多在粤的一线奋斗者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选择留下来。他们中,有人主动值守岗位,有人买了年花年桔,有人下厨做起了家乡菜;他们中,不少人是第一次在外过年,不少人在给家人打视频电话时一副笑脸、面对记者却有转瞬的哽咽。

所幸,集体活动、过年补贴、与同事一起跨年等都是新体验,冲淡了乡愁。有人说,广东比家里暖和很多,希望在这里过个温暖的春节。本报今起推出留粤过春节系列报道,记录他们过节的温情故事,敬请垂注。

“生活有时和炒这肉一样,多点滋味才好。”2月6日中午,四川务工者邓强为留粤过年的工友们做了一道重口味川香回锅肉。家乡美食是过节最好的慰藉,邓强用自己的方式,准备在广东度过一个幸福的春节。

这些天,广东天气再度回暖,不少人觉得留下来过年比家乡要暖和。与往年春节不同,黑龙江务工者王玉峰节前还穿着薄衬衣和短袖,他说太舒服了。他还装扮起了宿舍,挂上新挂历,添置些年花,年味就有了。

广东是异地务工人员大省,2021年春节计划留粤过节的外省务工人员预计约1200万人,广东已做好春节期间生活物资保障供应等工作,让在粤群众安心过年。

邓强(四川):

一道回锅肉炒香异乡年味

这些天,邓强每天站在机场穹顶,暖阳和海风,让他觉得自己的第一个广东年比起老家“暖和不少”。

“还是不够厚,老家的还是要再厚一些。”2月6日,周六上午,难得有空,宝安机场的工人邓强遛到附近的菜场,为的是寻两条合适的五花肉,给工友们加一道菜,做一道川香回锅肉。

“花椒的麻辣才是我们四川的味道。”买完五花肉、辣椒、蒜苗三样主料,他又专门挑选花椒。

过水、切菜、白肉下锅再捞起,第二次入锅时炒出金黄色,葱姜下锅,调料拌下……早早借了锅碗工具,动手烧菜时,即便面对工人生活区的大厨,邓强仍显示出四川人对川菜的自信。

“生活有时和炒这肉一样,多点滋味才好。”有工友觉得邓强下盐重了些,邓强却觉得口味如此才更佳。

他和三位老乡负责屋面工程,是施工队里的“蜘蛛人”。每天,面对20多米的高空,几人就靠着一根安全绳和爬梯,上下往返10余次,在深圳机场卫星厅七号登机桥上,铺设金属屋面。七号登机桥面对着宝安机场现用的起飞跑道。每日,眼见飞机一架架滑翔起落,邓强和工友们就在屋顶上认真劳作。

众所周知屋面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略显光滑的弧形屋面上,光是保持站立就已经非常困难,但工人们仍然需要完成底板安装,透气膜、岩棉铺设等一系列高难度工序。他们只能佩挂着安全带,脚踩着金属檩条行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点一点地将工程向前推进。

每人每天能完成最少三十、最多五十平方米的打底,而完整铺设一个像七号登机桥这样的廊道需要10到15天才能完成。“我们每天都在做,都习惯了。”对于手头的工作,十六年的“老手”邓强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很有信心。

按照机场的规划,中建股份深圳机场卫星厅项目的建设预计将在2021年完成,这对项目内每一位工人提出挑战,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又保持耐心,让项目顺利完工。

“就地过年”的号召发出后,邓强所在的项目承建方中建八局也发出号召——但凡留守的工人,都能获得留守补贴。倘若在春节期间加班,还有额外的加班费。

此次项目建设约有4000名工人参与,其中一半人左右响应国家号召留粤过年,邓强是其中之一。

尽管公司为留下的工人们准备了补贴,安排了集体活动,但当看到返乡的工友们陆续离开,邓强心里还是会升腾起思念。

“一有空就电话或者视频,但一忙起来,有时候十几天也联系不了。”说到家人,邓强脸上流露出一丝歉意。由于常年外出干活,邓强每年能留在家里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家中年事已高的母亲,上初二的儿子,都是他在外工作时最牵挂的人。

邓强坦言,选择过年留守,也是希望“过年多挣点钱,让家人过得更好一些”。收到邓强因疫情选择留粤过年的消息,邓强母亲很理解,“虽然想他,但也尊重他的决定”。

谈起儿子,邓强脸上又挂满了笑容。尽管自己常年在外地奔走忙碌,但父子间的亲情挂念却丝毫未减,“有时候儿子想我就给我打电话,我想他了就给他打”。每一次项目竣工后,邓强都会回家陪儿子待上几天,如今,他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的成绩再好一些。

今年年三十,公司安排了留粤的工人们一起吃团圆饭,并计划在初一举行节目演出以及物资慰问。对于人生中第一次在异乡过年,邓强表示和同乡的工友们在一起也是新体验,“人在外地,工友也是家人,有家人在,哪里都是年。”

小溪(湖北):

一锅莲藕汤是记忆中的“年味”

这些年,小溪习惯了广州春节时的温暖气候,也爱上了广东人的花市。今年过年,她也早早为家里买上了年花。

湖北素来有“无汤不成席”的说法,小溪最喜欢的就是外婆熬的莲藕排骨汤。“每次喝这个汤,我就会想起过年家人们围坐聊天,我们小孩子跑来跑去,等着吃上外婆亲手做的菜的情景。”

小溪家在湖北荆门。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广州成为一名培训老师。寒假正是培训班忙碌的时候,最近她都是忙到夜里十一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归家。

春节临近,考虑到疫情未消,小溪选择留在广州过年。2月6日这天,她特地抽空煨汤,以解乡愁。“之前一直忙工作,快过年了,终于有时间炖一锅好汤。”

洁白的莲藕切成滚刀块,厚实的猪骨头焯水沥干,一并放进锅内,撒上些许花椒和花生慢炖。45分钟后,咕噜咕噜的轻响传来,香味从厨房飘出。

热气腾腾里盛出一碗汤,轻轻嘬上一口,香气直冲鼻腔。一口莲藕排骨汤,抚去疲惫,也慰藉了小溪对家乡的思念。

小溪说,湖北是“千湖之省”,盛产莲藕,“我小时候也挖过藕,弄得满身都是泥,陷到泥里起不来。挖到藕就兴高采烈地抱回家,这意味着又有鲜汤喝了。”

说起家乡,小溪从冰箱里拿出父母从老家寄来的种种年货,满满当当摆满一桌子,挨个介绍,“这是为在广州过年准备的”。

在荆门过年时,他们还会吃上糍粑鱼、蒜苔炒腊肉、青椒炒腊肠等。全家一起打糍粑,吃家人做的汤圆,跟在父亲后边贴对联……这都是小溪记忆中的“年味”。

如今,31岁的小溪已经结婚生子,在广州买房定居。但在小溪看来,无论走多远,也走不出家乡的牵绊,“和碗里的藕一样,我们和亲人之间也是藕断丝连的关系,虽然分散各地,但是心连在一起”。

“虽然今年不能回家团聚,但也希望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也更希望我的小侄女和小侄子成绩进步!”小溪笑着说。

余清峡(湖北):

一堆特产背后是家人的牵挂

年少时,余清峡很难接受过年不回家,如今也渐渐理解了,“总有人过年要值班,异地过年也是一种经历,知道我有朋友陪伴,家里人也挺支持。”

家在湖北钟祥的余清峡,早在元旦期间就买好回家的车票,但看到学校就地过年的倡议后,她犹豫了。

“老师接触的学生多,疫情防控还是很重要的,我也不想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看到身边许多湖北朋友也决定不回去,她打定主意退票留粤。

这是余清峡第一次在深圳过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后,她来到深圳宝安中学任教,现在工作了一年半。此前,作为独生女的她,从小到大都没出过省。

“决定不回家,一开始还是会有点失落,毕竟去年也没有好好过年。”余清峡说,去年在湖北过年时碰上疫情,家在中风险地区,日常不敢出门,买菜也很不容易。“我们家住三楼,买菜都是用绳子把空桶吊下去装起,避免与人接触,而且一买就是一星期的量。”

余清峡说,学校工会、校友会都很关心留下过年的人,会组织一些小型活动。不少湖北的同学朋友选择留深过年,她计划和他们一起跨年,做上一桌年夜饭。“我们爸妈寄了很多特产过来,腊肠、熏肉、鱼干等等,大家一起动手下厨,在这也能吃上家乡味道。”

寒假期间,余清峡还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这些天都窝在宿舍看专业书,“假期挺充实的,不会觉得特别孤单。深圳也比家里暖和得多,在这里可以过个温暖年。”

王玉峰(黑龙江):

一碗红烧肉犒劳异乡工友

虽说漂泊在外,但王玉峰和工友们早早把宿舍装扮了起来,挂上新挂历,添置些简单的年花,房里也算是有了年味。

农历腊月二十六,距离春节还有4天。上午11点半,黑龙江工人王玉峰早早下了班。

从工地驱车来到广州番禺区罗家村武陵后街,只需10分钟,下车后,穿过几栋错乱排布的民房,左转右拐,绕过两道小巷子,经过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直到看到敞开的铁门,就到了王玉峰和工友们的宿舍。

跟往年在家过春节不同,今年王玉峰过春节时穿的是薄衬衣和短袖,而不是鼓囊囊的羽绒服。

回到宿舍时,王玉峰的工友已提前做好了午饭,千张炒青椒、蒜蓉生蚝、油炸花生米……摆在桌子上满满当当。但王玉峰准备临时加一道菜,亲手做一道家乡的红烧肉,犒劳下和他一样,身在异乡的东北工友们。

将新鲜猪肉切成块状后,打开燃气,勺碰着锅沿,热油顺势滑落。趁着锅热,加入适量白砂糖,迅速搅拌,翻炒至焦黄后下入肉块,煎到两面金黄,依次加入酱油、盐、洋葱,收汁……王玉峰自认不太会做饭,只是凭着记忆里的步骤倒腾。

“红烧肉从小吃到大,现在出来打工,吃不到老妈做的,想家了就想自己尝试一下,不知道能不能做出家乡的味道……”端着刚出炉的红烧肉,这个一米八的东北爷们突然眼眶变红,没有继续说下去。

34岁的王玉峰家在黑龙江哈尔滨,是中电建水电六局番禺项目部的一名管道施工工人。今年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他和30多名工友留在广州,坚守一线。

来广州一年半,王玉峰只回过一次家。“出来打工,不能好好陪孩子,我只能在物质上弥补他。他10岁就有一米六,一百四十来斤,很壮实。”

午饭后,忙活了一上午的工友们,已经躺在床熟睡。屋内的网络信号不好,王玉峰走到外面,给家人拨了视频电话。“妈,新年快乐啊。今年不回家,帮忙照顾好孩子。”他说,自己每天都会给家里人打电话,快过年了,但这通电话却有点忐忑,因为这是他正式在电话中告诉父母今年春节留守广州。

2月7日这天,王玉峰的工作比往常稍微轻松一点。他的任务是把番禺区平康路人行道重新贴好地砖,保证地面平整。

番禺区的62条河涌管网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查缺补漏以及对裸露的表土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是王玉峰和中电建水电六局番禺项目部工友们的日常。

平日里陪伴他们左右的是钩机、铲车、电动喷雾机和洒水车,接管、浇筑、包封、回填、平整……

立春后,广州气温回升,王玉峰和工友们却还要穿着厚厚的蓝色作业服,戴着红色安全帽,被闷得满头大汗,汗珠如雨般往下掉。

一方面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另一方面,王玉峰和工友们还有另外一重任务:做好应急抢险值守。

“抢险工作意味着24小时待命。主要是处理突发情况,如出现封堵排口、路面塌陷等紧急情况,我们要第一时间处置。”王玉峰说,目前项目上的管道已经基本铺好,接下来几天,需要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巡查,包括材料堆放、设备存放等是否符合绿色施工标准。

除夕的钟声马上要敲响,当聊起生活方面的安排,王玉峰说他打算和工友们去附近的东北菜馆吃顿酸菜猪肉水饺和锅包肉。“以前在家过年,最爱吃的就是这些了。”

南方日报记者朱红鲜徐勉欧楚欣

实习生崔妍张涵青万怡伶

统筹:何雪峰

新闻推荐

举报破坏野生动物犯罪线索最高可获10万元奖励

深圳晚报讯(记者徐娅)2月8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广东省公安厅于2月5日正式印发《广东省涉野生动物犯罪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对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