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应从世界大环境中考察广东美术
■高剑父 东战场的烈焰(广州艺博院提供)
■胡一川 前夜
■古元 人桥
■吴海鹰 红花岗的怀念
■黄新波 年轻人
■夜袭 罗工柳
红色美术经典是新中国集体记忆的符号,是一段历史进程的印迹,是一个时代的原生声音。这是通过美术家的眼、心、手,转换为艺术作品而播布留存的,其内核则是我们的集体记忆。在近现代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行程中,广东多次都是历史大变革的主场,是先行者和引领者,与广东相关的红色美术作品众多,影响深广,它们多与时代进程相连,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近日围绕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展开了深入的梳理,他认为,“应从世界大环境中考察广东美术创作特色。”
■收藏周刊记者梁志钦
广东红色美术作品
多与时代进程相连
收藏周刊:在新中国美术史中,各个历史时段都有广东推出的美术经典之作,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讨论广东的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哪些角度最值得我们关注?
梁江:在以往的历史或文化研究领域中,有一个常见误区——只把广东作为一个地域或区域案例看待。其实,在近现代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行程中,广东多次都是历史大变革的主场,是先行者和引领者。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广东这方热土推出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创作大家,高剑父、胡一川、王肇民、黄新波、关山月、黎雄才、潘鹤、廖冰兄、杨之光等一大批人在广东;何香凝、司徒乔、林风眠、李桦、古元、赖少其、罗工柳等一大批人在北京及全国各地。他们都具有全国性广泛影响。近现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史,包括红色美术经典的图卷就是这样书写的。
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期间,我曾参与策划、筹办多项国家级重大展事。如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延讲”70周年、庆祝新中国60周年全国大展等等,展品大多堪称红色美术经典,其间遴选和调用过不少广东或广东籍作者的作品。可以说,与广东相关的红色美术作品众多,影响深广,它们多与时代进程相连,因而是全国性而非地域性作品。
收藏周刊:红色美术经典是新中国集体记忆的符号,这一类作品为何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梁江: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已有众多红色经典之作。人们耳熟能详的如: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李桦《无家可归》《怒吼吧!中国》;廖冰兄“猫国春秋”组画;赖少其《抗战门神》;黄新波木刻连续画《老当益壮》;罗工柳《夜袭》、《李有才板话》插图;古元《焚毁地契》《农民踊跃交公粮》《人桥》等等。新中国70年来广东的著名作品,如黎雄才《武汉防汛图卷》(国画)、潘鹤《艰苦岁月》(雕塑)、胡一川《前夜》(油画)、黄新波《年青人》(版画)唐大禧《欧阳海》(雕塑)雷坦《飞夺泸定桥》(油画)杨之光《矿山新兵》(国画)、汤小铭《永不休战》(油画)潘嘉俊《我是海燕》(油画)陈衍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油画)、关山月《绿色长城》(国画)、张绍城《广阔天地新苗壮》(宣传画)、吴海鹰《红花岗的怀念》(油画)……名单还可开很长,这里只略举例子。
这一类作品的意义,在于它们是一段历史进程的印迹,是一个时代的原生声音。这是通过美术家的眼、心、手,转换为艺术作品而播布留存的,其内核则是我们的集体记忆。之所以历久弥新,其能够引人共鸣,原因正在于此。诚然,这里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它必须是一件成功的创作,而且是高水准的艺术品。
美术创作的最核心理念
在于满足人民文化诉求
收藏周刊:新中国建立前后都有众多红色主题创作面世,这也是中国美术的历史转型时期,两者关系如何?从广东角度考察又有哪些特色?
梁江:艺术与文化之嬗变,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联度极高。从上面所简略列举的作品名录中不难看出,以新中国建立为时间节点,前后期的创作方式、作品形态和功能诉求有着明显区别。
广东美术创作的特色,应当嵌入全国以至世界的大环境中考察。在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广东开风气之先,但大格局与全国一致。广东组织过多次历史画题材的创作活动,定题材,选作者,给予支持经费,最后有验收和评奖环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程序,也因此推出了众多有影响的作品。从作者群体而言,广州美术学院不但为各创作机构培养和输送人才,学院内学科专业齐全,师资专业水准高,多处于创作盛期,人数则远超画院、创作院。中国的学院体制强调教学与科研并举,美术学院的最大宗科研则是美术创作,这是不少作品的主创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原因。
对于学院,红色主题创作的主体是教师群体,这直接起着示范效应和导向效能。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这是根本上的。从教学和创作机制上说,以往已有个体方式,创作组、攻关组方式,工作室方式等等。广州美院新近设置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心”,以专项支持的新举措促进创作,由创作而进一步推动教学。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教育改革动向。
收藏周刊:从几次的社会变革中,广东相应的美术创作有何种特征?前辈艺术家留给我们丰厚传统,应当怎样传承光大?
梁江:在红色美术创作上,广东有着丰厚的历史传统。1932年上海遭日军轰炸,高剑父创作了《东战场的烈焰》。1939年高剑父发起“春睡画院留澳同人画展”,义卖展品救济灾民。1925年,司徒乔曾作揭露帝国主义暴行的大幅宣传画悬挂在北京前门门楼。关山月1939年曾在澳门、香港、桂林、贵阳、成都、重庆等地举办“抗战画展”。廖冰兄1938年在广州、汉口举办“抗战连环漫画展”,随张乐平领队的漫画宣传队到皖南工作。赖少其1938年任抗战刊物《漫画与木刻》编辑兼发行人。在战争年代或非常时期,这些前辈们热血满腔,艺术成为他们手中的匕首或投枪。老一辈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应当铭记、承传和光大。
从近一二十年广东的革命题材美术创作活动看,无论组织方式、功能效用、物质条件都是动乱年代的创作者难以设想的。当今除了创作策划的系统性、作品的精心加工、制作材质的丰富超乎以往,作品的展示方式、公共服务功能更成为影响创作的重要因素。美术创作的最核心理念,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
以原生态方式留住
老艺术家音像资料
收藏周刊:广东新近的红色艺术创作如何,有哪些新的发展?您所力推的987口述史工程,是否涉及红色美术作品的研究?
梁江:我所了解的信息不甚全面。广东的美术创作机构在一两年前已启动有关中共建党100周年、改革开放40余年、新时代美好生活等一系列主题性创作活动,岭南美术出版社也有相关的重点出版选题。系列创作活动早已有组织、有序展开,从选题、收集素材、草图观摩、创作加工都在按计划推进。美院、画院以及众多青年热情投入,可望出现新的一大批好作品。广东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40余年广东各领域的新成就新气象,将成为最受关注的角度。
广州美院的中国近现代美术“987口述史工程”第一阶段项目,已完成采录六七十人的进度,今年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推出第一批口述史丛书。“987口述史工程”入选的老艺术家,多为红色经典的作者。如潘鹤、曹崇恩、梁明诚、尹国良、恽圻苍等等。我们的工作目标,是最大可能以原生态方式留住老艺术家的音像资料,让他们一生的艺术经历和珍贵经验进入历史。这样的角度与常见的方式有区别,我们确实由此获得了一些前所未见的资料,可说是钩沉和补阙。这一项目庞大、辛苦而有意义,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简介
梁江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新闻推荐
2月5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商务厅就春节期间生活物资储备供应问题做了详细介绍,提出将从4个方面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