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周恩来曾在此主持召开东江行政大会 百年学堂探寻革命印迹
冬日早晨,一抹暖阳驱散了连日的寒意。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外马路129号的市外马路第三小学同文学堂,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进行一番探访,倾听红色故事,探寻这座百年学堂的革命印迹。
★现场探寻
图文并茂娓娓述说红色历程
步入大门,横匾上丘逢甲题写的“同文学堂”四个字苍劲有力,青砖古瓦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迈步进入大院,一座周恩来雕像把记者的思绪带到国民革命的红色历史记忆。
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率军东征、主政东江,1925年至1931年,曾先后4次来到潮汕进行革命活动。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周恩来光辉一生中的重要一页。同文学堂的展厅中分别介绍了周恩来参与领导两次东征与主政东江概况,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大会召开概况、会议主要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东江各属行政大会的回忆和评价。“率部入汕”“扫除积弊”“行署职权”“宣誓就职”……一页页丰富的图文资料,将这段峥嵘岁月向我们娓娓述说。
展厅内还再现了会场场景。时间回溯到1926年2月22日上午,周恩来在此主持召开的东江行政大会正举行开幕典礼。会场中高悬孙中山遗像,周围缀以鲜花、纸花、彩电灯,会场四周贴满革命标语。门额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联,振奋人心。“扰乱中国的两大障碍物,一个是国际帝国主义,一个是国内武人政治。我们民众要期统一与和平,须要打破这两大障碍物。”周恩来当年在此的题词,如今读起来令人十分感慨,深感革命志士的英勇和伟大。
从上世纪至今,这座百年学堂一直静静矗立在这里,见证汕头历史的风云变化,但也由于年久失修,百年学堂一度险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幸运的是,2016年汕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风吹遍城市每个角落,同文学堂也借此契机得以被修缮,向世人重展其历史原貌。整座学堂的修缮工作遵照“修旧如旧,不增不减”的原则,于2017年1月对外开放,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亲身体会百年学堂的风采。
据外马三小校长冯玉銮介绍,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近年来,外马三小积极发挥同文学堂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优势,组织培训了师生讲解团,让师生们深入了解同文学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并向更多的市民、游客讲解,既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也通过红色故事激励他们敢于担当、奋勇拼搏。
★红色足迹
第一个由共产党人主导的国共合作地方政权
岭东同文学堂旧址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爱国志士丘逢甲在这里设立“岭东同文学堂”,提倡新式教育,兴学救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国民政府先后于1925年2月和10月组织了两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11月4日东征军进入汕头市,取得了东征的全面胜利。1926年初,国民革命政府设立“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共产党人主导的国共合作地方政权。时任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的周恩来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领导惠、潮、梅3个地区的行政工作。1926年2月1日,周恩来在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门口公布就职通告,正式就任。1926年2月22日上午,周恩来主持召开东江行政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所属各县(市)长、教育局长和农工商学妇等人民团体的代表95人,特聘代表恽代英、刘尔崧、彭湃、邓颖超、杨石魂、杜国庠、王鼎新共124人。代表的广泛性是前所未有的,各界人民团体代表“齐集一堂,共论革命治理和建设东江”。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会议持续10天,有95名代表在会上发言,大会收到提案及计划书297件,报告及调查表254件,确定了建设东江的方针政策,通过了各种议案93项,制订出实业、交通、文教等十多个方面的工作方案,为振兴潮汕推出了一系列革命措施。这次大会“启政府与人民合作之机,开东江革命政治之新纪元”,在当时十分引人注目,可以说是中国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雏型。本报记者 蔡僖婕 文/摄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娄丹)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公布。2021年夏季高考在考试时间安排、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