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地陶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唐奇 让陶瓷文化与科技共舞
文/佛山日报记者陈玲玲
11月24日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2月16日获评三水区“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在2020年最后两个月,广东特地陶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正高级工程师唐奇迎来个人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光时刻。
18年前,唐奇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进入佛山三水陶瓷行业成为研发人员,至今共获得国家专利47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5项。他在全国首创的轻质陶瓷砖,成功应用于广佛地铁。
唐奇
人物金句
好奇探索,永无止境。把技艺和学问结合起来,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谈个人成长:发展热土孕育创新激情
回顾从事陶瓷研发的18年,唐奇很庆幸能在国家高速建设发展的时代,在佛山、在三水这片人才发展的热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
问:如果让你总结,你觉得会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唐奇?
答:时代、机遇、创新,缺一不可。我是黑龙江人,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来到三水工作,我认为是抓住了时代机遇,三水有发展潜力,是人才成长的良田沃土。
当年,佛山一环还没建成,我从禅城祖庙坐车到三水乐平的工厂,花了150分钟。如今走同样的路程只需45分钟,时间节约70%,这就是三水城市发展的变化。这些年来,三水越来越宜居宜业,不断推出的人才政策更加支持我们在这里扎根生活、取得进步。
得益于在三水积累的工作经验,我先后收获三水区“淼城英才”、“佛山·大城工匠”、广东省“南粤工匠”等称号,今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三水区“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这些荣誉的取得,实际上也是地方对科研工作者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肯定。
问:广佛地铁站内墙使用的轻质陶瓷砖,是国内首创。作为发明者,你能否介绍一下它有什么优点?
答:按照传统方式生产抛光砖会产生很多废渣,数量巨大且容易扬尘,造成环境污染,这是行业痛点。后来我发现,一般陶瓷在生产过程中会收缩,而废渣会发泡、膨胀的,于是就考虑能不能利用废渣膨胀的特性,研发一种新的陶瓷材料。
我们团队历时三年,最终研发出轻质陶瓷砖,它具有隔热、隔音、质轻、强吸附等特性,与同等规格的瓷砖相比重量减少40%,在2009年应用在广佛地铁中。
作为轻质陶瓷砖的发明者和首项技术标准建立者,我很高兴。因为这项研究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变废为宝,促进了行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谈未来规划:探索陶瓷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在取得47项国家专利,荣获一系列荣誉之后,唐奇希望自己技艺和学问兼备,推动陶瓷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问:你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陶瓷文化。你很重视这一方面,为什么?
答:如何以科技和文化双驱动,引领陶瓷行业新发展,这是我从事科研创新多年,在新时期遇到的新课题。
瓷器的英文为china,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中国。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匠人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要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把古人的经验智慧和现代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提高陶瓷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中国陶瓷在全球的影响力。这是我们的使命。
问:你在陶瓷文化和科技融合上做了哪些努力?
答:主要发挥自己的技术创新优势,在科学复制传统陶瓷上形成了成套工艺技法,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目前我是故宫博物院“瓷胎画珐琅彩绘工艺及复原研究”课题项目唯一的外部合作者,也是中国文联艺术研修院特聘讲师。
在唐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展示了超过百款历代失传或损坏的作品重新复制的陶瓷器物,都是按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比较直观地展示了中国的陶瓷文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成果。
问:你会有一个目标吗?比如,要在这个行业里做成什么样。
答:没想那么多。凡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就是扎实地一点点往前走,不断向前。我目前在大连工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担任硕士生导师,希望以自身为榜样,培养出一支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的研究团队,以科研推进技术进步,用科技实现文化创意,把中国陶瓷及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名医课堂广东省爱牙工程“种植牙惠民行动”,在应用“高龄精准种”和“精准即刻用”先进技术公益种牙的同时,面向...